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恶性淋巴瘤C

%者定为阳性表达。若结果难以确定时,需再重复进行染色。

结  果

  一、临床资料
  1.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意义:在4805例次标本中,诊断为肿瘤的1207例,占活检的25.1%。恶性肿瘤209例次,占肿瘤的17.3%。其中,恶性淋巴瘤(包括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及何杰金病)共40例次,占本组恶性肿瘤的19.1%,居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一位。
  2.年龄特点: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组最小年龄为8个月,在儿童时期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何杰金病最小年龄为3岁,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3.追踪及预后:经临床追踪随访,在33例中,存活2年以上者9例,其中1例已随访10年,迄今未发现有复发征兆;术后1个月内死亡者1例;病理确诊或局部手术后主动放弃治疗者23例。
  二、C-myc免疫组化染色
  肿瘤组:33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中,C-myc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者13例,阳性表达率为39.4%。
  对照组: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阳性表达者1例,C-myc阳性表达率为8.9%;4例坏死性淋巴结炎C-myc免疫组化染色全部为阴性反应。
  肿瘤组的C-my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两种对照组(P<0.05)。
  1.表达水平与恶性淋巴瘤分型的关系:C-myc基因在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及何杰金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P<0.05) (表1)。

表1 C-myc基因表达与恶性淋巴瘤分型的关系


肿瘤类型 例数 阳性表达数 阳性表达率(%)
NHL* 21 7 33.3
T细胞型 9 1 11.1
B细胞型 12 6 50.0
何杰金病 12 6 50.0

  注:NHL表示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

  2.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见表2。

表2 C-myc基因表达与恶性淋巴瘤分期的关系


临床分型 例数 阳性表达数 阳性表达率(%)
Ⅰ期 13 6 46.2
Ⅱ期 5 0 0
Ⅲ期 9 5 55.6
Ⅳ期 6 2 23.3


讨  论
  C-myc基因是一种癌基因,位于染色体8q24,编码分子量为49KD的蛋白,具有促进DNA复制的功能[3]。本文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C-myc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而且以与B细胞型淋巴瘤和何杰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对鉴别恶性淋巴瘤与非肿瘤性淋巴结疾患,特别是用于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之间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临床分期来看,在Ⅰ期恶性淋巴瘤中,C-myc基因即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证明在淋巴瘤发生的早期即可能有C-myc基因的激活。
  此前,这组病例我们还先后进行了p53抑癌基因及bcl-2癌基因的检测。综合分析p53、bcl-2、C-myc三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9例存活组中,三种染色均呈阴性表达者5例(含存活10年以上的1例患儿),占55.6%;一种染色呈阳性表达者3例,占33.3%;两种染色呈阳性表达者1例,占11.1%;未发现有三种染色同时呈阳性表达的病例。在24例死亡及放弃治疗组中,三种染色均呈阴性表达者仅2例,占8.3%;一种染色呈阳性表达者9例,占37.5%;两种染色呈阳性表达者8例,占33.3%;三种染色同时呈阳性表达者5例,占20.8%,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者三种染色均呈阳性表达。因此,同时检测三种基因的表达水平[4],对患儿预后进行综合判断,较仅检测一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更有意义。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卵巢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15例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