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
|
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66.7%,经统计学处理χ2=18.0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ROM比较
组别 治疗前(±s) 治疗后(±s) 平均增加ROM° 平均疗程 治疗组 对照组 39.75±81.91 39.67±13.43 103.88±26.20 83.67±13.95 64.13 44.00 4.26 5.30
表2 2组痊愈率比较(%)
组 别 例 数 痊 愈 显 效 好 转 无 效 治疗组 对照组 40 15 32(80.0) 7(46.7) 4(10.0) 2(13.3) 3(7.5) 1(6.7) 1 (2.5) 5(33.3)
3 讨论 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采用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作用于关节,使相对的两个关节按着一定的方向和节律做被动滑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吸收和静脉回流,从而消除水肿[2]、松解周围软组织粘连,降低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张力,改善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改善。本文40例观察结果提示①患病时间的长短与治疗效果有关,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②与损伤程度及骨折部位的多少有关,单纯损伤及1个部位骨折治疗效果好。③与制动时间长短有关,制动时间短则恢复快。此手法具备费用低和操作方便,患者很容易接受且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单位:鄂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鄂州 436000
参考文献
1 张光铂、李中实.膝关节功能评定.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6(2):80 2 南登昆主编译.克氏康复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8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血管病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椎旁封闭抖腰推顶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