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
|
手功能评估用上田敏Ⅲ级分法—失用手、辅助手和实用手;ADL评价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改良的Bathel指数,分为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③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无手的小肌肉萎缩;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3 康复治疗方法 2组患者都进行以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同时配合以下治疗①保持良好肢体位:除康复治疗时间外,保持腕关节背屈位。②冷热水浸浴:冷(0℃)、热(42℃)水交替浸泡1 min,共10 min,反复进行。每次冷水开始,冷水结束,每天1次。③向心压缩性缠扎法:从指甲处开始向近端结实地缠扎,直到手指根部止,然后立刻放开缠绕。先从拇指开始,然后各指,最后手从掌指关节处起到腕关节为止。每天数次。④干扰电疗法:利用吸附固定法,吸附电极置于肩后部及前臂背外侧,每天1次,每次20 min,10次为1疗程。 2 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期治疗效果比较:20例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表1)。结果表明,早期治疗效果较显著。 2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后上肢功能均有改善,但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05,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手指功能观察组康复前后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康复治疗后2组的手功能均有提高,但对照组优于观察组,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DL能力康复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肩手综合征对ADL能力影响不大(表2)。
表1 观察组不同时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n=20)
分期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例数 有效率 Ⅰ期 Ⅱ期 Ⅲ期 5 0 0 7 5 0 1 1 1 13 6 1 92.3% 83.3% 0 合计 5 12 3 20 8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组 别 上肢Brunnstrom分级 手指Brunnstrom分级 手功能 ADL Ⅰ~Ⅱ Ⅲ Ⅳ Ⅴ Ⅵ Ⅰ~Ⅱ Ⅲ Ⅳ Ⅴ Ⅵ 失用手 辅助手 使用手 差 中 良 观察组 B 13 6 1 0 0 19 0 1 0 0 16 4 0 5 9 6 (n=20) A 1 8 4 7 0 3 15 2 0 0 2 16 2 0 0 20 对照组 B 11 8 1 0 0 16 4 0 0 0 13 7 0 3 12 5 (n=20) A 0 1 5 10 4 0 10 2 7 1 0 11 9 0 0 20
*B治疗前,A治疗后 2组患者康复治疗时间比较:治疗时间≤3月,观察组4例,对照组9例;3~4月,观察组6例,对照组9例;>4月,观察组10例,对照组2例。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延长,2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较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5%~70%[2],本文统计为17.5%。发生机制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或者是前运动区的皮质和皮质下部位或传导束受损,血管运动神经麻痹,末梢血流增加所致[1]。治疗方面,江藤氏认为Ⅰ期可治愈,Ⅲ期多无恢复希望,与本观察结果一致。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偏瘫早期上肢功能的针刺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