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脑结核瘤八例误诊分析

李玉琴 李芳华 柴永宏

  关键词 结核瘤,颅内/诊断;误诊;脑肿瘤/诊断;囊尾蚴病/诊断
  Key words Tuberculoma,intracranial/diagnosis Diagnostic errors Brain neoplasms/diagnosis Cysticercosis/diagnosis

  我院1994~1997年共收治8例脑结核瘤病人,术前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20~32岁,平均26.9岁;病程3周~1年,平均3.5个月。
1.2 临床表现 头痛5例,癫FDA1发作4例,肢体活动障碍3例,共济失调5例,精神障碍1例,视乳头水肿4例,中枢性面瘫2例,单侧肌力减弱3例,腱反射不对称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例,巴宾斯基征阳性4例。1例术前出现低热、咳嗽,8例均无其他传染病接触史。
1.3 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20 mm/h 3例。脑脊液检查:糖及氯化物降低4例,其中伴蛋白升高2例,墨汁染色及抗酸染色未查到新型隐球菌及抗酸杆菌,TB-PCR检测阴性,脑脊液涂片未找到肿瘤细胞。血及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阴性。CT示单个混杂密度影5例,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小脑;多个类圆形低密度、混杂密度影3例,增强扫描时病灶周围有结节状环形强化,分布于皮层、皮层下、脑室及小脑等。CT诊断为脑胶质瘤3例,脑膜瘤3例,脑转移瘤及脑囊虫病各1例。X线胸片1例示散在点状高密度影,该例查癌胚抗原正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痰菌培养阴性。
1.4 误诊情况 5例单发病例均误诊为脑瘤,3例多发病例误诊为脑转移瘤2例、脑囊虫病1例。
1.5 治疗情况 本组5例行病灶切除,3例行穿刺治疗,经病理证实均为结核瘤。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脑结核瘤系结核杆菌循血行播散至脑组织,发生迟发性过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肉芽肿形成。此病主要经历三期[1],即脑膜炎期、脑炎期和肉芽肿形成期。肉芽肿期处在感染过程中的间歇期或静止期[2],故多无全身中毒症状。
2.2 误诊原因 ①我国自解放以来,通过对结核病的防治,已使其发病率明显降低,致使临床医师放松了对结核病的警惕。但据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三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核病感染情况仍很严重,患病率下降缓慢,病死率仍较高。②脑结核瘤是结核病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多以颅压增高、癫FDA1发作、局灶损害为主,脑外症状隐匿。本组1例是在应用激素辅助降颅压后致结核感染播散,出现低热、咳嗽等中毒症状。本病临床过程与脑瘤相似,影象学上单发者的表现也极似脑瘤,多发者则与脑转移瘤、脑囊虫病极难鉴别,故本组病例主要为影象学的误诊。③缺乏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片面相信影象学检查结果而导致误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276001]

参考文献

 [1] 邹元杰,周柏,胡波,等.假瘤型感染性肉芽肿诊治探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2(2):103
 [2] 胡昌恒.临床神经病学.第1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62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
    5种狼毒大戟提取物对结核杆菌抗菌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医源性感染及其消毒方法
    粟粒性肺结核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福建省1998年肺结核病例发现与化疗管理
    住院肺结核病人耐药状况与疗效分析
    结核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类基因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43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感染及预防
    E SLT ADA TB Ab IgG对老年结核性 癌性
    全自动荧光标记DNA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
    E SLT ADA TB Ab IgG对老年结核性 癌性
    肾结石并发肾结核的诊断 附6例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