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例胸膜活检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
|
病人,要区别对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和力度,肥胖者、胸膜增厚者,宜用直钩手法,而不宜用斜钩手法,因活检针难以倾斜;三,斜钩手法要把握好倾斜的角度、内套针活检缺口与外套针针尖的距离。在本组资料中,斜钩法所获得的组织块,普遍地较直钩法为好,这为病理学诊断和分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胸膜活检切割时,夹割组织不宜过多,退针不宜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组织块的挤压,使细胞变形,造成人为假象。若取得胸膜组织标本,但未得到阳性病理诊断结果,则可更换穿刺部位,再次胸膜活检,以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2.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本组91例胸腔积液患者,在穿刺活检之前,多次查找胸水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均阴性,未能明确诊断,同时也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了二种不同手法的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活检成功者多能得出明确诊断。尤其是斜钩手法组取材成功率明显高于直钩手法组,这对临床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临床上未能检得胸水抗酸杆菌或肿瘤细胞的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尤其当癌性胸水与结核性胸水,以及其他炎症性胸膜病变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尽早进行胸膜活检,这对明确诊断尤为重要。这样可以给病人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为诊断和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而且这种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方法创伤小,能耐受胸腔穿刺术的患者,一般都能够耐受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术前需先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检查。操作过程中,只要认真处理,少有后遗症和并发症,较为安全。本组资料,仅一例出现胸膜反应,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反应消失。 3.病理诊断的有关问题;经皮穿刺胸膜活检可割取的组织块,往往比较小。在本组资料中,直钩手法组有20例取材不满意。这20例病理所见,主要为少许的皮肤组织、皮下脂肪组织和少量肌肉组织。从本组资料分析,取材不满意与活检操作技术及手法有关,主要是活检针穿刺未到位,退针活检时,皮下组织及肌肉等颗粒堵塞活检针侧面的活检缺口所致。斜钩手法组有6例取材不满意和3例核异质细胞。这3例核异质细胞后经复查,重新连续切片有2例出现典型的腺癌和未分化癌结构,1例出现典型的结核结节。由此可见经皮穿刺斜钩手法胸膜活检组的取材成功率、病理诊断阳性率均远比传统的直钩手法组为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同时也应该看到,病理切片技术和诊断水平的高低,对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核异质细胞的出现,与临床活检操作过程中夹割组织过多有关,并与病理学的切片不全和制片过程中染色不佳有关,在病理组织学上应与散在未分化癌相鉴别,必要时进行连续切片或深切,有的还可以做PAS、阿辛兰染色,以区别散在癌细胞。在病理活检制片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挤压和脱水过度,因为过度挤压和脱水均可引起组织细胞变形,造成病理诊断困难。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O 型圈附着体在可卸义齿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断指再植的某些技术改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