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静脉营养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的应用 |
|
韩春蕃 俞建平
门静脉高压症在外科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常规采用青木春夫式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高症。该术式使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的神经、血管离断范围较广,导致食管下段及上半胃的动力学改变,加上原有肝功能障碍和营养状况低下的影响,从而常出现一些并发症[1]。1993年以来将深静脉营养应用于Child B、C级患者术后,状况大为改善,并发症显著下降,恢复理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8~67岁。Child分级:B级21例、C级15例;术前白蛋白均低于30 g/L,GPT:100~200 u 25例,200~250 u 11例;胆红质定量:34.2~41.3 μmol/L 11例,41.1~68.4 μmol/L 3例,余均在正常范围;腹水中等量28例,大量8例。 2.方法:本组在术前即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次日起用3 L输液袋于24小时内均匀输注。PN配方:25%GS 750 ml,20%脂肪乳剂250 ml,林格氏液1000 ml,凡命或高支链氨基酸500 ml,水乐维它、维它利匹特、安达美各1支,胰岛素40 u,10%氯化钾40~60 ml,ATP 80 mg,CO-A 400 u。通常使用15天左右。 3.结果:本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平稳,白蛋白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或较早稳定在正常水平,腹水容易控制或未再出现(19例),未出现胃潴留、腹水感染、切口哆开等并发征。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减少8.12天。
讨 论 门高症多为肝炎后肝硬化所引起,在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前,往往出现过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等症状,全身营养状况大多处于较低下状态。而这种营养低下状况,在受到手术打击后极可能进一步恶化,以致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1,2]。对照1989~92年未行深静脉营养、肝功能在B、C级的门奇断流患者53例,术后黄疸加深6例,切口哆开7例,腹水感染2例,腹水在术后15天内不能消失13例,胃潴留7例。本组病例术后即采用深静脉营养、速尿肌注每日1~2次,每次20 mg。腹水在5~10日内均得以控制,无一例发生切口哆开、黄疸加深、胃潴留。患者术后第7日即开始进食半流质,食欲良好。 作者认为,对门高症患者行门奇断流术后立即建立深静脉营养有如下优点: 1.门高症患者营养状况低下,往往处于较严重负氮平衡多种营养素缺乏状态,使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明显下降[2],由于本组大多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行急症手术,很少能在术前进行调整性治疗,故术后立即采用深静脉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2.肝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多有白蛋白合成不足,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常处于较低水平,单纯补充白蛋白往往只能提高血浆胶渗压水平。在护肝的同时,注意补充高支链氨基酸可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加强,术后较短时间内可使血浆蛋白水平处于较正常水平的稳定状态[3]。 3.门奇断流术后,由于广泛切断了胃上部周围的迷走神经,使胃体蠕动能力下降,故未采用深静脉营养的患者可在早期进食后出现胃潴留症状。深静脉营养尽管不能促使胃蠕动增加,但由于营养状况提早恢复,胃瘀血、水肿减退提前,可能是胃潴留发生率下降的原因。 4.经深静脉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及胰岛素等,能使肝功能状态迅速恢复,从而使利尿剂消除腹水的作用得以加强,有利于血浆白蛋白水平维持正常,使切口愈合期不致被延迟均是减少切口哆开的重要原因。 总之,经深静脉补充营养对门奇断流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及早恢复和营养物质的正确补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单位:韩春蕃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313000; 俞建平 湖州市第一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马新锋,李 梅,邓 峰,等.门奇断流术后近期并发症89例探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4(2):124. 2 丁 海.肝硬化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16(5):952. 3 马建国,王 琦,吴永辉.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术后感染的关系.肠外与肠内营养,1997,4(2):66.
上一个医学论文: 鼻中隔粘膜剥离切割术治疗高反应性鼻病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大出血75例急诊手术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