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穿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
蔡国宏 陈 湛 杨 波
自1994年10月起,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穿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0~80岁,平均68.2岁;左侧8例,右侧14例;手术距致伤骨折时间3~14天,平均5天。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者17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2例。致伤原因:行走摔倒16例,车祸4例,高处坠落2例。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即行胫骨结节或皮牵引后,随即施行手术。手术在电视-X线透视下进行。在大粗隆顶点下约2~7 cm处选择进针点,作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选用直径3~3.5 mm的斯氏针作经皮穿针内固定,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股骨外侧呈品字状分别穿入三根斯氏针,然后第4根斯氏针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下方约15~20 cm处,与股骨干呈50°~70°夹角穿入股骨干,以穿透对侧骨皮质0.5~1 cm为宜,其尾端与上述三根针相交叉,穿入第4根针时助手将穿针处皮肤向远侧牵拉,穿针完毕后,术者用双手分别握两组钢针尾部用力交叉,助手先用钢丝捆扎,再常规方法调和骨水泥,至能成团时移至钢针交叉点,以交叉点为核心将骨水泥捏成球结状,待其凝固后,术者可放松针尾。 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4周。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1例发生髋内翻。斯氏针拔除时间最短6周,最长12周,平均10周。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按王福权疗效标准评定[1]:优良19例(86.4%),尚好2例,差1例。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其特点是多数患者年老体弱,骨质疏松,以往基层医院多采用保守治疗,但传统的保守疗法因须长时间卧床,而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且易发生髋内翻,故早期内固定,提前下床活动显得十分必要[2,3]。手术内固定治疗虽然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与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少髋内翻的发生,但手术内固定创伤大,失血多。老年人大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患,对麻醉和大手术耐受性差。因此,选择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时间短、固定牢固、便于护理、手术风险小、疗程短、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能使患者早期下地,又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疗法,仍是目前治疗股粗隆间骨折的重要课题。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穿针骨水泥外固定,采用局麻,斯氏针呈品字形分布在股骨颈内,有效地克服骨折端剪力及旋转力,胥少汀等[3]特别推崇多枚斯氏针,力学分析认为多枚斯氏针固定最符合髋部要求,经力学测试结果有良好的内固定和抗内翻能力,针对三枚斯氏针由于结构的缺陷而易松动、退针的现象,作者又进一步在下端股骨干穿入一枚斯氏针,尾部与上三枚针交叉加压并用钢丝骨水泥加固,使原先分散的内固定针组合为统一的内固定支架,从而解决了退针的问题,并可有效地对抗内翻应力,达到稳固可靠的固定,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中医院 324400
参 考 文 献
1 王福权,等.老年四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附235例临床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1,11(9):242.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87~590. 3 胥少汀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5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胆管结石的外科处理 附128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8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