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IVF

杨小福 黄荷凤

  从1978年英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最先进手段之一。但IVF-ET技术的并发症异位妊娠在世界各地也屡有报道。我院从1994年11月至1998年11月间已对244例不孕患者施行了IVF-ET技术,妊娠53例,成功率为21%,其中异位妊娠3例,占妊娠总数的5.66%。现选择其中一例异位妊娠诊断治疗报道如下。
  28岁,因人流术后5年未孕于1998年3月3日入院。1年前曾因双输卵管壶腹部阻塞施行了造口术。末次月经:1998年3月2日,采用长周期方案超促排卵。于1998年3月16日取卵,获得3个卵细胞。3月18日行ET术,术中因子宫前倾前屈,置入移植外套管困难,经探针引导后植入胚胎3个,术后肌注黄体酮,于3月23日出院。ET后35天,因阴道出血20天再次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宫颈无举痛,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增厚、压痛。辅助检查:血HCG 168 IU/L,B超提示左附件5.9 cm×3.1 cm×4.1 cm包块。入院诊断:宫外孕。因患者要求保守治疗,则给与MTX每日20 mg静脉推注连续5天,治疗后复查血HCG正常,阴道出血止。

讨  论
  在1976年,Edwards[1]首次报道了一例IVF-ET后异位妊娠,随后异位妊娠作为IVF-ET的并发症之一逐渐引人关注。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我院为5.66%,介于Dubuisson[2]报道的4%~11%之间。国内统计资料表明,非IVF-ET后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总数的比例为1/43~1/50[3],显然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于前者。
  本院3例均为输卵管性不孕,患有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虽然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但其输卵管积液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等物质,从而导致胚胎逆行移动而种植于输卵管。本文报道的一例因子宫前倾前屈发生移植困难,推测其发生异位妊娠的原因可能为多次操作和探针刺激引起子宫收缩,致胚胎移入输卵管。当然,移植导管顶端偏向输卵管开口,或用力过度或培养液过多也易将胚胎送入输卵管。
  随着高敏感HCG测定和高分辨B超的开展,异位妊娠的诊断显著提高。本院3例动态测定血HCG,发现血HCG的倍增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结合B超不难确诊。但早期诊断仍较困难,超促排卵引起的卵巢增大,或原已存在的输卵管积水往往使宫外孕包块难以确诊。Bassil等[4]认为当B超不能区别孕囊位置时,核磁共振诊断是最佳的选择。
  IVF-ET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以手术切除输卵管,局部注入MTX或全身应用MTX为佳。本院两例因输卵管病变严重,均切除病变输卵管。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310006

参 考 文 献

1 Steptoe PC,Edwards RG.Reimplantation of a human embryo with a subesquent tubal pregnaney.Lancet,1976,1:880.
2 Dubuisson JB,Foulot H,Aubriot FX,et al.Risk factors for ectopic pregnancy in 556 pregnanci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implication for preventive management.Feril Steril,1991,56(4):686~690.
3 苏应宽,徐增祥,江 森.实用妇科学.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5.765.
4 Bassil S,Van Beers B,Gordts S,et al.A mage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roach for the diagnosis of a triplet corneal pregnancy.Fertil Steril,1995,64:1029.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 慢性感染猴模型的
    微量全血培养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高危人群HIV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HIV 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CD4  CD8 淋
    云南某县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与知
    云南瑞丽静脉药瘾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e
    HIV AIDS 相关的精神卫生问题
    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的治疗和护理
    浅谈在PIVAS配置细胞毒性药物的体会 
    含survivin启动子重组的条件复制腺病毒
    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组织Survivin 及VE
    Survivin基因与NET 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