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绝经后子宫肌瘤42例分析

傅林凤

  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9月间,对收治的42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范围为56~73岁,平均62.5岁。绝经年龄为47~56岁,平均54岁;绝经年限最短2.5年,最长17年,平均8.5年。其中3例未育。患有“子宫肌瘤”史者23例,未治疗;19例既往无妇科疾病史。诉下腹胀痛25例;排尿困难或尿潴留7例;腹部扪及巨大包块伴腹部胀痛致行走不便、形体消瘦4例;右下腹痛伴发热、呕吐1例;阴道肿物脱出伴少量出血2例;近期下腹包块增大明显伴阴道出血3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胆囊炎2例,糖尿病2例。
  辅助检查:B超报告瘤体可能恶变1例,卵巢囊肿2例,余均提示子宫肌瘤。29例行分段诊刮,其中无组织刮出7例,宫内膜单纯萎缩12例,囊性萎缩8例,增生期2例。宫颈刮片40例,均未见癌细胞。15例血雌二醇测定,为6~14 pg/ml。
  手术方式:8例行次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2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对伴阴道前壁膨出者,行修辅术。2例粘膜下肌瘤伴感染者,经消炎治疗后经阴道气门芯套扎蒂部取下肌瘤。
  结果:大体标本剖检:42例中26例肌瘤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变性囊区,内含胶冻状或透明样液体,最多液量约200毫升。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39例,其中伴囊性变20例,透明样变部分液化4例,钙化5例,粘液样变1例,红色变性1例,粘膜下肌瘤伴感染坏死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变3例,肉眼观2例肉瘤体与肌层无明显界线伴出血坏死,1例有假包膜,剖面见组织失去漩涡状结构,质软,豆腐渣样伴出血坏死灶。
  随访:从术后1月随访至1年,39例患者术后康复,腹部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亦无阴道残端脱垂及排尿困难等。3例肉瘤患者1例半年后死亡,1例健在,1例失访。

讨  论
  从本文资料分析,说明绝经后子宫肌瘤出现临床症状是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原因之一。正如本文中23例原有“子宫肌瘤”史者,肿瘤在绝经后非但未见缩小,反而有增大现象,出现腹部胀痛或行走不便甚至出现恶液质或有压迫症状时才就诊。另19例绝经前未行妇科检查,无明确盆腔包块史,也在出现症状时就诊。由此可推测,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出现临床症状是促使其就诊的主要原因。文中有15例测定血雌二醇,其水平(6~14 pg/ml)明显低于生育期。由于可推测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使子宫血流量减少导致瘤体血供不足而易变性液化,有时不易与卵巢肿瘤鉴别。如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所示,42例中26例有程度不等的各种变性,最多见的为囊性变。
  29例行子宫内膜诊刮,大多呈萎缩型改变或无组织刮出,增生期2例,未发现合并宫体癌。尽管如此,宫体癌好发于此年龄阶段,且在病因上都与雌激素有关,应警惕该病的合并存在。在本组,平滑肌肉瘤3例,所以应注意肌瘤肉瘤变或来源于平滑肌的肉瘤,尤其在肿瘤增长迅速伴阴道出血时。国内张惜阴报道肉瘤变发生率为0.4~0.8%。术时应注意探查子宫、附件外观及血管分布,术中剖视标本,注意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与肌层界线是否清晰,有无螺旋状结构,性状如何,有无出血坏死等。必要时做冰冻切片,以明确肿瘤性质,采取适当的手术范围。
  因绝经后常伴有潜在的老年疾病,往往手术刺激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手术要慎重,术前准备应充分。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者术前应请内科协助治疗,待选择适宜时间进行手术。其术式对已排除恶性肿瘤者,应宁简勿繁。手术操作必须细致、熟练,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本文有8例因内科并发症或肌瘤较大选择了子宫次切术。同样,术后必须加强观察,适时处理,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32220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体内脂肪分布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绝经后骨质疏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及正
    3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
    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与早孕蜕膜和绒毛雌
    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脂代谢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例临床分析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特点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卵巢同时妊娠一例
    围绝经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化疗护理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