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股骨骨折的康复治疗 |
|
卡索 关志明 刘成 陈向军 杨智
双股骨骨折均是在短时间内遭受巨大外力造成的。全身创伤反应较一般骨折 更为剧烈。我们收治的此类患者均有合并伤,并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外科治疗无特别技术 要求,但术后康复治疗却有特殊之处,对恢复患者全身情况及患肢功能有重要意义。1985~ 1997年收治的22例双股骨骨折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5~1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1例,砸 伤3例。骨折部位:同平面骨折6例,不同平面骨折16例。双侧粉碎性骨折14例,一侧粉碎性 骨折8例。一侧开放性骨折4例,双侧开放性骨折11例,余均为闭合伤 。合并骨折18例,合 并脏器伤16例,发生并发症22例。骨折应用梅花针、加压钢板等坚强内固定。术后应用石膏 外固定。
2 康复治疗方案
2.1 全身治疗 1.关节活动:术后24~48小时,上肢关节(腕、肘、肩等关节)主动屈伸,双臂环绕练习10~ 15分/次,3~5次/日。全身条件许可时,术后24~48小时练习坐起,5~10分/次,3~5次/ 日。 2.体操:术后5~7天开始广播操练习(上肢部分),1~2次/日。 3.肌力练习:术后5~7天,上肢练习握力圈、拉力器,5~10分/次,3~5次/日。运动量以 测心率为准,达到70%左右最高心率即可[1]。 进行练习分为准备、练习、放松3个步骤。 2.2 患肢练习 1.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术后24~48小时,股四头肌及月 国绳 肌收缩,10~15分/次,3~5次/日。7~14天后增加到15~30分/次。 2.抬腿练习:术后3~5天开始被动抬腿,5~8分/次,1~3次/日。7~14天后练习主动抬腿 ,5~10分/次,1~3次/日。 3.患肢按摩及髌骨推动:术后24~48小时,顺序依次为足、小腿、髌、大腿,5~10分/次, 3~5次/日。注意不是磨动,并同时行股四头肌抗阻力练习。 4.足底叩击:术后5~7天开始,10~15分/次,3~5次/日。 5.换石膏:术后2周后,每10~14天更换不同角度石膏(膝,踝关节)。 6.被动屈膝练习:术后6~9周开始,3~5分/次,1~3次/日。 7.骨折愈合治疗仪。 8.外固定下站立:术后6~8周开始,管型石膏保护下,3~5分/次,1~3次/日,逐渐延长每 次时间。 除肌肉等长收缩练习、足底叩击练习外,其余几项在练习时去掉石膏托。练习结束后,再绑 上石膏托。
3 结果
经1.5~4年随访,本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双膝关节活动正常5例;良:双膝关节屈曲90° ~130°者8例;可:单膝关节屈曲90°~130°者4例;差:双膝关节屈曲<90°者5例。
4 讨论
双股骨骨折是下肢骨折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一方面,机体遭受的暴力巨大、损伤严重,主 要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接创伤,死亡率高。我院自1985~1996年共接治此类患者36例,4 例就诊前即死亡,6例濒死状态,4例在抢救中死亡。另一方面,双侧股骨骨折难以实现早期 站立,骨折愈合应力刺激减少,愈合时间延长。因此,治疗上有特殊之处,特别是术后康复 治疗,对恢复机体状态,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大帮助。 局部康复治疗,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促进骨折愈合和保证患肢功能顺利恢复(主要是关节及 肌肉功能)。这两方面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由于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复合伤或并发症多而 复杂,因此卧床及外固定时间均长。另外,由于没有健肢,无法早期站立、负重,骨折端的 应力刺激明显减少。目前文献报道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较多,主要目的是增加骨折两端间的 应力刺激。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设计了早期肌肉等长收缩、足底叩击、石膏保护下站立、患肢 按摩、骨折治疗仪等方法以求骨折早期愈合。本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12月,最长18月, 均高于单股骨骨折愈合时间。原因主要是不能实现早期负重,不能早期进行促进骨折愈合的 正常活动。 外固定时间长,卧床时间长,开始功能练习晚,患者配合性和坚持性差是引起膝关节功能障 碍的重要因素。本组5例膝关节屈曲小于90°的患者,3例合并颅脑外伤。其中2例昏迷11天 和22天,另1例伤后燥动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突聋3例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细菌学特征及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