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区部分街道社区康复现状之调查 |
|
>有 无 单位(个) 32 4 14 22 29 7 36 0 % 89 11 40 60 81 19 100 0
表5 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情况
社区职能部门领导是否 参与社区康复管理 是 否 社区服务系列是否包括 残疾人康复项目 是 否 社区服务系列是否包括 老年保健康复项目 是 否 单位(个) 36 0 32 4 36 0 % 100 0 88 12 100 0
以上数据为1997年对北京市区部分街道的调查结果 3 讨论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是解决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全社会迎接老龄化挑战的 最佳举措[7]。我国社区康复工作在政府的领导和卫生、残联、民政、教育等部门 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康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如何顺应改革潮流,使社区康复扎根基层,形式多样,面向大众,不断创新,仍需要行政管 理、技术人员乃至社会工作者、志愿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及不断实践。进行社区康复调查,了 解社区康复工作的特点,可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8~9]。 3.1 北京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对开展社区康复的重要性均 有一定认识。 由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康复医学保健知识的普及,社区康复愈来愈被人们所 重视,卫生、残联组织、民政部门以及多数基层街道已将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列入规划。本次 调查的36个单位均认识到开展社区康复的重要性。计划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及已经计划建立专 门社区康复机构者分别占90%和70%。 3.2 北京市区以街道为基础的社区康复网络已基本建立。 社区康复指导站和居家委会的社区康复站及残疾人福利工厂、敬老院或托老所中的康复站点 覆盖面广,已达80%~90%。老年保健康复知识讲座以及老年保健健身活动亦较活跃,分别 达80%及100%。北京市社区康复网络是以卫生与民政部门建立为主,残联积极协调,推进 发展。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可充分利用基层原有的卫生保健、社区服务及残疾人工作网络。80 %街道都进行过残疾人普查,残疾人建档率达40%,各街道内残疾人基本可在社区康复网络 的帮助下解决生活问题,并获得不同层次的康复治疗及训练。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亟待 加强,调查表明,36个街道中有专门辅导班的单位仅占11%,这与专业人员不足有关。残疾 儿童如弱智、聋儿等均有较大开发潜力,故该方面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绍兴县领证残疾人调查与浅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无创性磁刺激技术及在康复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