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杖支脚垫的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案的改进 |
|
贾亚玲 王保华 肖波
摘要: 对拐杖支脚垫进行检验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改进,并投产使用,取得较 好效果。 关键词: 拐杖;普通腋杖;支脚垫;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2-0078-03
1 序言
帮助人行走的拐杖与地面接触的部件称为支脚垫。其作用主要有两点:①防滑—防止拐杖与 地面接触时打滑。②缓冲—减少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及对人的不适感。因此,支脚垫应考 虑摩擦系数大且有弹性的材料,但往往这样的材料强度低、不耐磨,致使支脚垫寿命短易损 坏。本文在对拐杖支脚垫结构检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方案改进。经厂家投产且在 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2 实验检测结果
拐杖、普通腋杖静载强度、疲劳强度试验结果。 2.1 ××厂家拐杖静载强度试验
受检样品编号 检验项目 检验仪器 静载荷及方向 施加负荷时间 检验结果 1 2 3 静载试验 动静载荷试验机 KJY203 500N(垂直) 30s 支脚垫被切穿
通过试验发现,拐杖杆将支脚垫切穿,支脚垫损坏。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拐 杖杆端部为环状,相对于支脚垫底面积来说很小,当在拐杖杆上端施加500N负荷时,它作用 在支脚垫上的剪切力是很大的。任何一种橡胶材料都很难承受这样的力。
图1
图2
2.2 ××厂家普通腋杖静载强度、疲劳强度试验
检验项目 检验仪器 载荷及方向 施加负载时间 检 验 结 果 受检样品编号 1 2 3 静载强度 疲劳强度 动静载荷试验机 KJY 203 1600N(垂直) 450N(垂直) 10min 循环载荷频率20~40次/分 50万次 合 格 合格
在支脚垫底部与腋杖端面支撑处加入了垫片,改变了腋杖与支脚垫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即 施加在支脚垫上的剪切力大大减小。如图2所示。 由上面两个试验实例看出,加垫后的支脚垫的强度远远大于未加垫支脚垫的强度。 3 新方案设计、受力分析及使用结果
3.1 新方案设计 在上面两个实验中可以看到,所施加在腋、拐杖上的载荷均为垂直方向,所以横向力对支脚 垫所产生的影响未计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支脚垫不仅受垂直力的作用,同时也受水平 力及扭矩的作用。这就造成①垫片周边的尖角、毛刺、棱边对支脚垫可造成损坏。②垫片周 边无固定,腋、拐杖杆在力的作用下滑出垫片,切损支脚垫。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可将垫片设计成图3所示结构。
图3
3.2 受力分析 通过下面的受力分析,就可清楚地看到垫托的结构优于垫片。 目前在普遍使用的助行器具中,普通腋杖的承受力最为复杂,受力也最大,使用条件最为恶 劣,所以在此选普通腋杖的支脚垫作为分析对象。 已知:①正常人的体重视为70kg,每只腋杖承载力为35kg。 ②运动过程,在人行走的过程中,每步有1/3的时间人体腾空,这样人的体重完全靠腋 杖来支撑。 受力分析:(扭矩忽略不计) 支脚垫受力,是一个从支管的前端受力,过渡到直角,再过渡到支管的后端。而且是周期性 变化的。如图4所示。最劣之处是在前、后角受力时。在此两种状态时,N力使垫片的尖角、 棱边、毛刺对支脚垫产生压、剪切作用,损坏支脚垫。F力使腋杖杆底部移出垫片,切损支 脚垫。
图4
假如人的腋下距离地面为130cm,腋杖向前运动距人为50cm,如图5所示。
图5
此时沿腋杖方向的力N为:
沿垫片水平方向的力F为:
3.3 使用结果 新结构垫托的外缘设计成带R的圆弧过渡。这样,[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临床培训方案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熏蒸 中频电疗等治疗颈椎病69例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