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探讨 |
|
2显示,喷嘴距气管切口≤6 cm时,SaO2明显降低。 3.3 雾化喷嘴距气管切口8 cm,超声雾化时间在5~15 min时,吸氧浓度对SaO2的影响见表3。
表3 吸氧浓度对SaO2值的影响
吸氧浓度 (L/min) SaO2(±s) t P 5 4 3 2 1 0 0.99±0.009 0.98±0.020 0.98±0.010 0.97±0.020 0.96±0.020 0.96±0.020 1.20 1.20 3.10 3.16 3.28 >0.05 >0.05 <0.01* <0.01* <0.01*
* 与5 L/min比较
表3显示当吸氧浓度≤2 L/min时,SaO2明显下降。 4 讨论 4.1 本组18例吸入性损伤均引起上、下呼吸道、肺实质损伤,造成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作气管切开,以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下呼吸道内的水份从气管切口中大量丧失,使痰液干燥不易咳出或吸出,进而导致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超声雾化吸入可湿化气道,是补救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丧失水份的方法之一,同时因吸入药物和及时咳、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坏死粘膜,利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4.2 表1显示,当雾化时间为0~15 min时,SaO2无明显变化,当时间≥20 min,其SaO2降至0.97±0.020,提示每次雾化时间宜控制在20 min内,时间过长影响气体交换[1],导致SaO2下降。 例:1例男性患者,30岁,因硫酸吸入性损伤引起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超声雾化4/d,每次10 min,伤后3 d因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粘稠并伴有坏死脱落的气管粘膜,为稀释痰液,延长每次超声雾化吸入时间(每次30 min),在吸入25 min时患者出现轻度烦躁,主诉胸闷。30 min时,患者极度烦躁,SaO2从0.96下降到0.93,立即停超声雾化吸入,增大吸氧量至4 L/min,5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4.3 表2显示,当雾化喷嘴距气管切口8~15 cm时,SaO2无明显变化,当距离≤6 cm时,SaO2开始下降至0.97±0.01,提示雾化喷嘴距气管切口8~10 cm较适宜。距离过远气雾弥散空间大,吸入雾化气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过近阻碍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及CO2排出困难[2],原有低氧血症患者尤为重要。 4.4 雾化吸入时给氧浓度3 L/min,SaO2值有明显上升趋势(见表3),提示雾化吸入时有效吸氧浓度应大于3 L/min。同时注意将输氧管置入内套管侧支内。若气管切开后再经鼻腔吸氧,大部分氧从气管切开口处逸出,降低吸氧浓度或造成无效吸氧[1]。 4.5 雾化吸入一般每4 h进行1次,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时,应在严密监测临床症状及SaO2值时予2 h 1次,两次间隔时间可行气管内持续生理盐水滴入(15~20 ml),以湿化气道。雾化后应及时吸出分泌物。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机控超声雾化时,应及时调节各类呼吸参数,避免人机对抗。定时给患者改变体位、拍背、鼓励咳嗽等措施,是促使痰液排出的重要方法。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施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