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探讨 |
|
汪 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灼伤科,上海 200025
摘要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是重症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选治疗措施。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生理湿化功能,超声雾化吸入是较为理想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之一。通过临床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吸入性损伤的病人,行雾化吸入的同时吸氧3~5 L/min,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6~8 cm,超声雾化时间为15~20 min效果最为理想。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超声雾化吸入; 护理 Key words inhalation injury; ultrasonic aerosol inhalation; nursing
超声雾化吸入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有些患者在行超声雾化过程中,突然烦躁不安,胸闷不适,严重者引起呼吸改变甚至紫绀等低氧血症表现。为研究发生不适的可能原因,我们对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收治的18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和行超声雾化的患者,监测超声雾化的吸入时间、喷嘴距离、吸氧浓度,并将其对SaO2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求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9.3岁。为火焰烧伤或化学烧伤,烧伤面积13%~92%,平均53.6%。均伴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18例均在烧伤后24 h内入院,入院即行气管切开术。 2 方法 气管切开后放置Y型气管套管,吸氧导管置入Y型气管内套管侧管口3~4 cm。超声雾化每4 h 1次,每次30 min。超声雾化液由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卡那霉素0.5 g、强的松5 mg和异丙基肾上腺素20 mg配制而成。监测雾化时间、雾化喷嘴距气管切口距离、吸氧浓度对SaO2值的影响。监测数据进行t检验。 3 结果 3.1 喷嘴距气管切口8 cm,吸氧浓度为3 L/min时,雾化时间对SaO2值的影响见表1。 表1显示超声雾化时间≥20 min时,SaO2值有显著变化。 3.2 雾化时间在5~15 min,吸氧浓度为3 L/min时,喷嘴距气管切口距离对SaO2值的影响见表2。
表1 雾化时间对SaO2值的影响(n=18)
雾化时间 (min) SaO2(±s) t P 0 5 10 15 20 25 30 0.99±0.010 0.99±0.010 0.99±0.010 0.98±0.010 0.97±0.020 0.96±0.004 0.95±0.010 0.50 1.22 1.80 2.40 3.00 3.20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 与0 min比较 表2 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对SaO2值的影响
喷嘴距离 (cm) SaO2(±s) t P 15 12 10 8 6 4 2 0.99±0.01 0.98±0.01 0.98±0.01 0.98±0.01 0.97±0.01 0.96±0.01 0.95±0.01 0.45 1.08 1.20 3.01 3.10 3.20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 与15 cm比较 表[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施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