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2例临床分析 |
|
特别是皮肤淤点淤斑,诊断并不困难,但散发流脑早期易误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一年四季均应提高警惕。对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者,要考虑流脑之可能,查体时须认真检查有无皮肤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对无皮肤淤点淤斑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尤其是脑脊液白细胞达10 000×106/L以上者,要强调病原学诊断。我认为,淤点及脑脊液涂片为简便快捷、阳性率较高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做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应做脑脊液培养及采用其他病原学检测手段。本组淤点及脑脊液涂片阳性率高于近期有关报道[2,3],认为与标本处理细致,找菌时间长有关,36.8%的阳性标本找菌时间在1小时以上,4例超过2小时,故认为找菌时间应定为2小时左右,以提高涂片阳性率。根据本组的治疗结果认为,青霉素加SD联合用药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继续使用。有报道提出[2,3],散发流脑及年龄偏小的患者,多为B群脑膜炎球菌感染所致,用磺胺类药物及氯霉素疗效好,临床可酌情选用。另外,基层医疗单位应加强防保工作,完善流脑菌苗接种工作,以减少发病。
作者单位:王晓勇(101200北京市平谷县医院儿科)
参 考 文 献
1,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主编.实用儿科学,第4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03 2,骆宗琼,徐书云,李崇义.B群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中级医刊,1990,25(12):23 3,陈涛,王岱明.近10年137例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析(摘要).临床儿科杂志,1992,10(3):15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胰岛素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