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系统疾病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
|
徐荣贵 潘慧仙
我们对1993~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3~1998年共收治血液系统疾病426例,年龄6~72岁,男221例,女205例。其中恶性血液病组154例,非恶性血液病组272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医院内感染标准[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感染率 426例发生院内感染85例,91例次,院内感染率19.95%,院内感染例次率21.36%,恶性血液病组院内感染率40.26%,院内感染例次率43.54%。非恶性血液病组院内感染率8.46%,院内感染例次率18.82%。恶性血液病组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χ2=62.27,30.09,P<0.01)。院内感染例次率与血液系统疾病关系(见表1)。
表1 院内感染例次率与血液系统疾病关系
恶性血液病组 例数 感染例次 % 非恶性血液病组 例数 感染例次 % 急性白血病 73 39 53.34 营养性贫血 112 4 3.57
恶性淋巴瘤 27 9 33.30 再生障碍性贫血 68 18 26.4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9 6 31.5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4 2 3.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8 5 27.78 过敏性紫癜 18 0 0 恶 组 6 4 66.67 溶血性贫血 6 0 0 多发性骨髓瘤 4 2 50 其 他 4 0 0 其 他 7 2 28.57
2.2 感染部位分布 恶性血液病组下呼吸道感染占43.55%,口腔感染占24.19%,泌尿道感染占17.74%,肛周感染占6.45%,败血症9.68%,多部位感染占6.45%。非恶性血液病组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62%,泌尿道感染占21%。 2.3 病原菌种类 91例次医院内感染者送检血、尿或分泌物培养,检出46株病原体,检出率50.55%,其中G+15株,G-25株,真菌6株(见表2)。 2.4 白细胞数与医院内感染 白细胞<2.0×109/L医院内感染率为89.8%,白细胞<3.0×109/L医院内感染率为52%,与白细胞>3.0×109/L医院内感染率11%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188.64,64,78,P<0.01)。 2.5 医院内感染与危险因素关系(见表3)。 表2 病原菌检出结果
组 别 菌种 痰液 血液 尿液 脓液 粪便 分泌物 咽拭 恶性血 液病组 G+ G- 真菌 3 8 2 1 4 0 2 6 2 2 0 0 0 1 1 1 2 0 1 0 0 非恶性血 液病组 G+ G- 真菌 3 1 0 0 0 0 1 2 1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表3 医院内感染与危险因素关系
危险因素 感染例数 百分率(%) 糖皮质激素 36 42.35
化 疗 44 51.76 广谱抗生素 61 71.76 留置导尿 18 21.18 其 他 17 20
注:*包括鼻导管吸氧、吸痰、腰穿等。 3 讨 论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易并发医院内感染,本组感染率19.95%,比文献报道的我国目前医院内感染率9.1%明显要高[2],尤以恶组和急性白血病为高,达66.67%和53.34%。这与白细胞数减少、化疗、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头痛的精神及药物治疗368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