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持续状态96例临床分析 |
|
杨福纪 李圣贤 蒋萍萍 陈新平
癫痫持续状态属重危、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在抗癫痫药被广泛应用前,其病死率为20%~25%,至今病死率仍高达13%~20%,因而对该类患者应充分重视,及时救治。现将我院收治的96例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如下,并提出防治措施。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性别 1~10岁31例;11~20岁23例;21~30岁17例;31~40岁15例;41~50岁6例;50岁以上4例。96例中,男59例,占61.46%,女37例,占39.54%。癫痫持续状态发生15岁以前者62例,占64.58%,而15岁者38例,占39.58%。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减少,这与癫痫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是一致的。尽管如此,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年龄分布还是广泛的,多为幼儿、青少年,亦可为老年人。
2 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因
在96例中,有明显诱因48例。其中16例为突然停药,8例突然换药,6例为快速减药,10例为感冒发热,4例为生气,情绪激动,2例为过度劳累,2例月经来潮。
3 脑电图检查
96例中,查脑电图者62例,脑电图有癫痫波46例,占47.92%。其中弥散性尖波发放者18例,左或右半球有尖慢复合波者9例,顶叶和颞叶有尖波或尖慢复合波者6例,13例表现为弥漫性异常并有局灶性改变,16例正常脑电图。可见绝大多数癫痫持续状态患有脑电图的异常改变。
4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
4.1 选择使用有效的抗惊剂,立即控制其发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旦癫痫持续状态诊断成立,而又无病因治疗的指征时,即需进行药物治疗,加以控制,从速制止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其速度不超过每分钟2~3mg,以免抑制呼吸,儿童按0.2~0.5mg/kg。因地西泮能很快并广泛地分布于各器官和组织,20分钟后其血清浓度可降低50%以上,因此停药后10~20分钟可复发,为维持疗效可采用:①地西泮10mg,每隔10~15分钟重复静脉注1~3次;②地西泮60~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以每小时40ml速度缓慢静注,血浓度维持在0.7~2.81μmol/L(0.2~0.8g/ml)。应用安定应注意:①本药肌注吸收不恒定,故不宜肌注;②有呼吸抑制作用,特别与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联用时;③快速静滴有降压作用;④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此,应用安定时一定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注意翻身和吸痰等。采取上述措施控制58例,占总数60.42%,继之给苯妥英钠针剂,每公斤体重10~20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其速度不快于每分钟50mg,注射苯妥英纳发作仍未控制者,又给鲁米那钠0.2g,每6小时1次控制30例,占总数的31.25%,5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10%水合氯醛30ml(儿童0.5mg/kg)保留灌肠得到控制,占5.2%,余3例仍未控制。 4.2 为更有效地控制发作及促进机能恢复,同时给吸氧,脱水剂,头部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升压剂,支持疗法及促进脑细胞代谢剂等。 4.3 加强护理,注意经常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切开。发现换气不足时,即给人工呼吸,通便,防止意外等。 4.4 持续状态控制后,应即进行常规抗癫痫治疗。如能口服者,给妥泰25mg,每天1次,每周增加25mg,增至每天200mg作为最低有效剂量。苯妥苯钠0.1g,每日3次,VitE0.1,每日3次,鲁米那0.03g,每日3次,γ-氨酪酸1.0,每日3次治疗,不能口服者给鼻饲。 4.5 积极寻找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疗 效
经综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根据治疗后的情况:治愈76例,缓解12例,无效3例,死亡5例,说明大部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抢救可转危为安。死亡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及突发脑疝或酸中毒,无效者为症状性癫痫(脑炎后遗症)。
6 体 会
癫痫为神经科常见病症,而其持续状态又是本症的重危急症,应积极防治。多数学者都曾提出突然停药或换药是癫痫持续状态的主要原因,我们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社会上仍流传“抗癫痫药有毒,长期服用会使患者变傻”的错误说法,致使家长不能给患者常服药,有的突然停药,有的3天2次换药。为此,我们医务人员要做[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食管痉挛性胸前区绞痛的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