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82例临床观察 |
|
朱宇佳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82例均为我院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急诊科患者,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10~67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电击伤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5例,海洛因中毒15例,肺心病2例,溺水20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表现:①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或固定[1]。 1.3 抢救方法 全部病例一经诊断即予以气管插管后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囊或呼吸机)。其中30例在心跳骤停后5分钟内完成,36例在25分钟后完成。同时予以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以及对原发病的治疗。 1.4 疗效判定及结果 ①自动心搏恢复;②颈动脉、股动脉触及搏动;③皮肤、口唇粘膜颜色改善;④瞳孔由散大变缩小;⑤自动呼吸恢复;⑥意识恢复[4]。结果:成功60例,无效22例。
2 讨 论
心跳呼吸停止后,机体迅速缺氧而死亡,抢救成功与否涉及许多因素。就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在抢救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2.1 迅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 本组病例主要依靠急性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确立诊断[2]。其后能迅速判断的体征有呼吸停止、抽搐、发绀、心音消失及瞳孔散大。 2.2 尽快实施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心跳呼吸骤停46分钟,即可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3]。本组病例在5分钟内实行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成功率仍达80%,但25分钟内复苏成功的仍有3例(均为年轻患者)。说明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尤以建立呼吸通道并保持通畅,迅速供氧最为重要。 2.3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抢救者应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熟练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等抢救设备。 2.4 抢救设备及药物应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作者单位:朱宇佳(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秦桂玺,李同义,吴钦志主编.临床急诊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2,陈国伟主编.现代急诊内科学,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199 3,杨铬涵.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新医学,1995,26(1):7~8 4,秦桂玺,李同义,吴钦志主编.临床急诊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表现12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03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