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表现12例临床分析 |
|
黄嵘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常见病,现对12例急性酒精中毒致脑损害做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60岁之间,平素饮酒者8例,饮酒量每日约2 000ml左右,4例平素不饮酒。 1.2 临床表现 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呼吸粗大,呈鼾音。查体:压眶反应无,瞳孔双侧扩大,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减退,双侧深浅反射消失或减退,双侧病理阴性或阳性。其中3例表现为局限性癫痫,持续30分钟左右,能自行缓解。2例双侧瞳孔扩大,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颈稍抵抗,双侧病理征可疑阳性,经纳酪酮等治疗后6小时恢复正常;2例表现为血压下降,约50/35mmHg,呼吸表浅,心率120~130次/分,血气分析PaO2为50mmHg,予射流呼吸机维持呼吸,吸呼比为1∶2,频率22次/分,经纳酪酮及升压、抗休克、抗酸等对症处理,约12小时后血压、呼吸平稳,撤去呼吸机;2例出现脑出血,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大量出血,1例出血量约1 000ml,紧急手术治疗仍无效死亡,1例出血量约30ml,经降颅压、抗炎等处理,半月后生命体征平稳;3例表现为脑梗死,出现定位体征,一侧偏瘫、同侧病理征阳性,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
2 讨 论
酒精本身不直接损害神经系统,酒精进入人体后,约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部分在胃内吸收,空腹饮酒吸收较快,大部分在肝内代谢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超量酒精可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大量的β-内啡肽,可产生类似吗啡样生物学效应[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嗜睡、意识朦胧,理智障碍,并对呼吸有严重抑制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致体内组胺释放,抑制血管运动中枢[2],CO2潴留,使脑血管急剧扩张,颅压明显升高,并且可使平滑肌松弛,致尿潴留,对于胃肠道,可致蠕动减少,恶心、呕吐[2]。β-内啡肽主要作用部位为杏仁核、四叠体、下丘脑及脑干孤束核,能抑制咳嗽反射、降低胃分泌,并可致血压下降,主要生理功能为:传递神经冲动或释放激素的神经递质,当阿片及受体结合后,可使细胞膜K+电导性增加,使膜超极化,抑制电压依赖性的Ca内流,使Ca胞内浓度下降,递质释放减少,使神经传导受阻[3],并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影响其他神经内分泌物的调节,可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物质及AcTH分泌减少,因AcTH与β-内啡肽是由垂体前叶同一细胞分泌的[4],故大量β-内啡肽可抑制AcTH和皮质醇的分泌,导致应激水平下降,再通过HPA轴致儿茶酚胺下降,血压下降。中枢处抑制状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反应在双瞳扩大,对光反射无反应时,血压下降,中枢处于抑制,可致急性大脑缺氧,癫痫发作。大脑缺氧、血管扩张[5]。且伴颅压升高,可致脑血管病的发生,如脑出血、脑梗死,如在原有A-v畸形,A-v瘤的基础上可致大量脑出血致死。
3 治 疗
主要运用纳酪酮拮抗阿片受体的作用,并对一系列症状对症处理,如抗休克、抗酸、止吐及对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应处理。本文就1例重症酒精性脑病治疗成功为例: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呼吸机维持呼吸;②抗休克、升血压,升血容量治疗;③止酸治疗,防止消化道出血;④纳酪酮每2小时静推2mg,并同时静脉持续滴注,发现静推过程中瞳孔有缩小又扩大,说明纳酪酮持异性拮抗阿片的作用;⑤对症处理:抗癫痫、抗脑出血、脑梗死的治疗。
作者单位:黄嵘(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属鼓楼医院)
参 考 文 献
1,胡速,等.酒中毒所致大脑损害的病因与神经生化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25(1):31~34 2,王胜杰,等.酒后卒中10例.滨江医学院报,1998,21(5):504 3,张德昌主编.医学药理学,507~518 4,张殿明,等.神经内分泌学,1991,369~386 5,金武丕,等.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所致缺血性脑梗死11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11):686~687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82例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