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妥布霉素对肝硬化患者肾毒性作用的临床观察 |
|
王锦年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作用久为临床医生关注,有关妥布霉素对肝硬化患者的肾毒性问题,国内罕有报道。晚期肝病患者常并发肝性肾病,这类患者使用肾毒性药物,尤应慎重。本人观察了41例肝硬化患者,用妥布霉素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尿变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均为住院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合并有腹水,男32例,女9例,年龄33~79岁,平均46岁,诊断依据199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均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的呼吸道、泌尿道、胆道等感染患者。妥布霉素用量为160mg/d,均为1次静滴,未联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用药时间2~21天(平均10.1天)。治疗后每1~2日查尿常规1次,对出现异常者,停药后继续查尿常规,至恢复正常为止。治疗前和停药3天内查血肌酐和尿素氮。用药后有异常改变者,则停药后7~14天再行复查。
2 结 果
41例于疗程中出现蛋白尿者5例,肉眼血尿1例,镜下血尿7例,均于停药后3~10天恢复正常。41例应用妥布霉素前后血肌酐均值分别为124.4μmol/L和168.9μmol/L;尿素氮均值为5.3mmol/L和8.6mmol/L,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极显著(t1=2.859,t2=2.936,P<0.01)。按治疗后血肌酐升高≥44.2μmol/L为临床肾毒性标准。出现肾毒性24例,发生率58.5%。停药2周后22例恢复正常,另2例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在41例患者中,24例出现肾毒性者和17例无肾功能恶化者相比,年龄、性别、白蛋白水平,入院时血肌酐、child肝功能分级,住院死亡数诸项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均使用妥布霉素(12.6对6.1)天,(t=2.843)是否合并腹水(17对4)例二项有显著差异,均P<0.01(见表1)。
3 讨 论
本组肝硬化患者妥布霉素肾毒作用发生率高达58.5%,且肾毒作用的发生与用药时间成正比,这使我们相信肝硬化应作为妥布霉素肾毒性易患因素之一。 本文用妥布霉素剂量较小,疗程较短,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尿变化,立即停药,故停药后均恢复较好。氨基糖甙类药物可有直接肾脏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变性,肾小管局灶性坏死,少数情况远端肾小管同时受累。一般表现轻中度蛋白尿、镜下血尿,严重时肾功能受损[1]。如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易引起严重后果。氨基糖甙类药物还可抑制肾磷脂酰肌醇特异性脂酶C,从而抑制肾前列腺素(PG)产生[2]。PG是肾脏重要的扩血管物质。肝硬化代偿期,肾PG水平升高,以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作用,失代偿时肾PG水平下降,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被认为是腹水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3]。因此,氨基糖甙类药物对PG的抑制可损害肝病患者肾血流量。肝炎后肝硬化者可伴有乙肝相关性肾脏病理改变,功能储备不足,使用肾毒性药物后更易出现肾损害和功能异常,故应尽量避免使用。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剂量、疗程。
表1 是否合并腹水与肾功能恶化率的比较
患 者 肾功能恶化(例) 无肾功能恶化(例) 合 计 合并腹水 17 4 21 未合并腹水 7 13 20 合 计 24 17 41
注:χ2=8.912,P<0.01 作者单位:王锦年(222046江苏省连云港海港医院)
参 考 文 献
1,沈再朗.有肾毒性损害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师进修杂志,1990,13(1):31 2,Lipsky JJ and Lietman PS.Aminoglycoside inhibition of a renal phosphatidyllnositol phospholipase C.J Pharmacol Exp Ther,1982,220:287 3,Perez-Ayuzo RM,et al.Renal kallikrein excretion in cirrhotics with ascites:relationship to renal hemodynamics.Hepatology,1984,4:247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巴胺 硝普钠 白蛋白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药物性肝炎18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