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雷尼替丁合用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童延水

  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8年4月收治消化性溃疡55例,分治疗组30例,应用雷尼替丁合用呋喃唑酮;对照组25例,单用雷尼替丁。其中治疗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55例患者均在治疗前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并作尿素酶测定幽门螺杆菌(HP)阳性。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22~71岁(平均年龄39.5岁)。其中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5.6岁)。其中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以上患者均伴活动性胃窦炎。
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应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口服,4周为1疗程,呋喃唑酮100mg,每日3次口服,2周为1疗程。对照组单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作胃镜复查及HP复测,以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1月停用一切抗生素,治疗前后作肝肾功能测定均正常。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症状消失、溃疡灶转为疤痕期或消失;②好转:症状缓解、溃疡灶缩小大于50%;③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溃疡灶缩小小于50%。

2 结  果

  (见表1),统计采用χ2检验。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 别 例数 溃疡愈合率 HP清除率 活动性胃炎消失率
治疗组 30
28
29
28

对照组 25 18 4 5
χ2值   4.53
36.97
30.56

P值   <0.05 <0.005 <0.005

2.1 症状缓解率 治疗组1周内25例(83.3%)症状消失,2周为30例(100%)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1周内13例(52%)症状消失,2周内18例(72%)症状消失或缓解。
2.2 溃疡愈合率 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溃疡愈合28例(93.3%),好转2例(6.6%);对照组溃疡愈合18例(72%),好转3例(12%),无效4例(16%)。经χ2分析比较差异显著。
2.3 HP清除率 治疗组HP清除率96.6%(29/30),对照组HP清除率16%(4/25)。经χ2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4 活动性胃炎消失率 治疗组93.3%(28/30),对照组20%(5/25)。经χ2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5例头晕、恶心、纳差,但症状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无1例不良反应。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基础及临床医学的研究,“无酸无溃疡”已不是消化性溃疡的唯一因素。自从1983年从胃炎和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分离、培养出HP后,HP在消化性溃疡发病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已为广大学者共识[1]。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与胃酸,也与HP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在抗酸同时应重视抗HP治疗,也是防止溃疡复发的关键因素[2]。笔者应用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具有较显著的抑制基础胃酸及夜间胃酸分泌能力,随着胃酸分泌抑制以提高pH值,从而增强抗生素的功能。呋喃唑酮具有广谱抗菌效能,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治疗,对HP敏感,且不易耐药。有研究表明,该药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脑肠单胺类神经逆质含量增加,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而且具有其他抗溃疡药所不具备的远期疗效[3]。两药联合应用无论在症状缓解、溃疡愈合、HP清除、活动性胃炎消退方面都显著优于雷尼替丁,疗效确切。与目前报道较多的三联、四联治疗,疗效接近。而且比较经济、副作用小、方便、易于掌握,是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案。值得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单位:童延水(311300浙江省临安市中医院)

  参 考 文 献

1,汪鸿志,等.幽门螺杆菌在溃疡发病学上的意义.新医学,1997,28(7):344
2,袁爱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现状.新医学,1997,28(7):248~249
3,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5~31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口服常量雷尼替丁胶囊致左乳腺增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莫替丁的血药浓度
    奥美拉唑 西米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
    西米替丁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