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甘露醇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
李洪渠 张书荣 吕秀云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本病已成为国内心脏疾病的第四位,我们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4月,在传统休息和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20%甘露醇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与同期不用甘露醇者对照。旨在观察甘露醇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1994年10月至1998年4月住院患者,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3~46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包括症状、体征、心肌酶学和心电图学检查,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休息,抗病毒和营养心肌等相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静滴20%甘露醇250ml,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滴注速度等于或稍低于常规输液速度,以免滴速过快,增加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的改善 入院时,多数患者分别有心悸、胸闷、胸疼、气短、乏力及入眠差等症状。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两组差异明显(见表1)。
表1 药物治疗对主要症状的效果(第1疗程后)
组 别 心 悸 胸 闷 胸 疼 气 短 乏 力 入 眠 差 消失 好转 消失 好转 消失 好转 消失 好转 消失 好转 消失 好转 治疗组 例数 13 4 11 3 9 6 10 5 8 3 7 2
% 76.47 23.53 78.57 21.43 60 40 66.67 33.33 72.73 27.27 77.78 22.22 对照组 例数 5 7 5 8 5 9 4 7 5 7 3 6
% 41.67 58.33 38.46 61.54 35.77 64.29 36.37 63.63 41.67 58.33 37.5 62.5 χ2检验 P=0.0125 P=0.0183 P=0.0472 P=0.0183 P=0.0369 P=0.0499
注:χ2检验程序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提供。 2.2 心肌酶学变化 全部病例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抽取空腹血,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并在第1和第2疗程结束后复查,以资对照,结果差异非常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AST、LDH、CK变化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AST 治疗组 166.27±70.10 67.07±20.04 42.58±15.62
对照组 158.98±72.08 107.14±35.22 71.48±25.26 LDH 治疗组 635.10±187.53 364.35±106.91 207.53±92.75
对照组 652.76±200.16 540.54±110.08 471.82±161.72 CK 治疗组 1692.73±212.54 821.51±132.72 309.51±62.92
对照组 1598.31±233.16 1257.63±337.50 809.36±172.40
注:P>0.01。 2.3 心电图学检查 本组病例全部多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均存在心电图学改变。以心律失常发生最多,包括激动起源和传导系统失常。由于一些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心脏无病理变化情况下,加之发生时间和类型改变,使统计发生困难。认为可靠性稍差[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龟鹿补肾胶囊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疾病60例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维生素C及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