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核杆菌结果分析 |
|
吴利先 王国富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结核病诊断的发展。以往多数方法局限于对可疑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但痰标本的传染性、标本中影响PCR的因素、采集标本的困难促使人们寻找更可行的有利于诊断结核的标本。经过多年探讨,笔者应用PCR检测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DNA(TB-DNA),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正常对照组: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62岁,均为附属医院门诊正常体检者。患者组:共60例,其中肺结核26例,肾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4例,结核性腹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7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70岁,均为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患者。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在未治疗前采空腹静脉血3ml,治疗1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再采空腹静脉血3ml进行测定。 2.2 仪器及试剂 PCR基因扩增仪使用美国PE公司提供的PE9600型;试剂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2.3 方法 严格按照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规定方法进行,同时做抑制试验进行对照,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2.4 检验方法 用t检验,检验值如表1所示。
3 结 果(见表1)
表1 结核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B-DNA检测结果
组 别 n 阳性数 阳性率(%) 对照组 48 2 4.3
患者组 60 55 91.7 t 值 11.984
P 值 <0.01
上述患者在本院以利福平、异烟肼为主治疗,治疗1个月后和4个月后分别复查1次,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1个月和4个月复查外周血TB-DNA结果
治疗时间 n 阳性数 阳性率(%) t值 P值 1个月 60 54 90.0 1.265 >0.05 4个月 60 11 18.3 9.854 <0.01
4 讨 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用PCR检测外周血TB-DNA,其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5.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大部分患者可通过PCR检测到TB-DNA,诊断价值令人满意。与痰标本PCR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似[1]。但痰标本PCR反应烦琐,收集标本和进行检测有被感染的危险。外周血标本填补了这些不足,为临床诊断结核病提供了安全、快速、可行的方法。而且,通过检测不同治疗时期的外周血标本,可监测疗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的患者与未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4个月后则差异显著,P<0.01,这与陈苏民[2]等的报道相符。其中治疗4个月后,在11例PCR阳性患者中,仍有5例为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外6例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一可能与结核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关。结核病的治疗同样依赖于宿主的防御机制和合理有效的抗结核药。当肺部或其他病变部位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细胞严重受损,机体免疫细胞不能协同药物作用清除结核杆菌,此时结核杆菌的量不足以引起病变,但血中TB-DNA检测可持续阳性[3]。另外一种原因,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核杆菌发生L型变异,主要表现为抗酸染色阴性,结核杆菌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药物敏感性差,能逃脱机体免疫功能的攻击[4]。此时血中TB-DNA可持续阳性,这些病例总的预后极差。从而说明利用PCR检测不同治疗周期TB-DNA阳性情况,对于监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吴利先(671000大理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 王国富(671000大理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
参 考 文 献
1,陈志明,汪天珍,张以珍.基因扩增结合探针杂志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结核分支杆菌的比较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7):398 2,陈苏民,冯金华,陈景芳,等.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结核疗效监测中的监床意义.青岛医学院学报,1996,36:156 3,Yuen KY,Chan KS.Chan CM,et al.Monitoring the therap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by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骨髓中浆细胞数对急性白血病分型价值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云南白药 舒可捷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