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外侧跖神经感觉传导 顺向与逆向测定法的比较 |
|
各28条。①内侧跖神经测量:顺向法测定时以自制的一对环形电极套于大拇趾上作为刺激电极,鞍形表面电极置于内踝后方分裂韧带上部的胫神经干表面作为记录电极;逆向法测定时只需将顺向法测定时的电极的作用互换即可。②外侧跖神经测量:顺向法测量时以环形电极套于小趾上作为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及其置放部位同内侧跖神经;逆向法测定时将顺向法测定时的电极的作用互换。测试过程中使用的刺激电流波形为方波,脉冲波宽为0.1 ms,刺激频率1 Hz。在顺向法测定时使用超强刺激,逆向法刺激强度以可记录到明显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和刚出现运动神经动作电位,但后者不对前者的观察产生干扰为准。放大器的滤波频率为20~2000Hz。距离测量参照Kim等人的方法[1]进行(图1)。
图1 内外侧跖神经刺激记录及距离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以检验方法检验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P<0.05定为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测定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反应逆向测定时较为舒适些,而顺向测定时电刺激的疼痛感较强,但尚可耐受。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到了可测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图2是使用顺向法和逆向法在1例受试者的内侧跖神经上记录到的SNAP的典型波型(图2)。
图2 内外侧跖神经上记录的SNAP的典型波形,上为顺向法,下为逆向法
研究表明[5],正常人左右两侧跖神经传导无统计学差异,故本文直接将两侧测量值合并计算。内外侧各28条跖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顺向和逆向法测量所得的结果见附表。
附表 内外侧跖神经SCV(m/s)顺逆向法比较
测定方法 内侧跖神经 外侧跖神经 顺向法 逆向法 41.2±2.4 40.7±2.6 44.3±4.7 43.4±3.8
统计分析表明二种方法测得的SC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检查中发现所测得的SNAP波幅的变异程度较大。内外侧跖神经顺逆向法测得的波幅范围分别为1.0~16.3μV和1.4~19.6μV,0.8~10.3μV和1.1~14.0μV。如果进行计算其波幅的标准差必然较大,因而不宜进行统计学分析。但总的趋势是逆向法SNAP的波幅要大于顺向法。 3 讨论 下肢神经传导的研究在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公认[1,8],对于内外侧跖神经传导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1~8]。有些作者强调远端运动潜伏时(踝→拇展肌或小趾展肌)的作用[6,7],但由于感觉是最先受累,感觉传导异常往往是周围神经病最早出现的电生理学变化,而远端运动传导潜伏时的敏感性较差,因此进行感觉神经传导的测量应该作为首先选用的电诊断学方法。 从本文结果来看,逆顺向测量法测得的跖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是一致的,具有高度的可信性。这与前人的结果相符[5]。同时逆向法测量导致的疼痛较顺向法轻,患者易于耐受,且前者所测得的SNAP的波幅较后者高,故其所获得的SNAP易于辨认一些。因此在临床上采用逆向法测量内外侧跖神经感觉传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外伤并失语患者的康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