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式综合性心理治疗神经性厌食症一例 |
|
关玉茹 马永珩
我院1991年5月收治1例严重慢性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经采用多模式-综合性心理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女性,23岁,未婚,学生。幼年发育尚好,7岁上学,成绩中等水平以上。12岁月经初潮。无特殊爱好,性格内向。15岁时因身体较同龄人强壮而受到1男生讥笑。此后患者开始自动减肥,控制饮食,甚至不食,继之逐渐发展为超量进食,食后以手指刺激咽部引吐。次年因减肥所致全身水肿,高度营养不良,分别3次住院治疗,诊断均为AN。治疗经过不详。出院后病情继续恶化。1991年5月首次住入我院,入院时已有AN史5年,闭经4年。检查:身高162cm,体重27kg。全身极度消瘦,下肢严重水肿,重度贫血貌。情感反应平淡,否认自身疾病,无求治欲望及动机。主要症状:为超量进食,食后大量饮水诱发呕吐,同意AN诊断。 1.2 方法 采用心理治疗,分4个阶段。①疾病认知阶段:患者否认自身疾病,治疗重在改变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治疗以“个人中心疗法”做为介入的开端,而认知模式为其主要治疗方法,重点采用“A-B-C”治疗技术。使患者在一个温暖和谐而又真诚的环境与气氛中,通过对别人饮食行为的观察学习,能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提高对疾病的识别能力。②动机萌芽阶段: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初步识别能力后,及时为患者提供有关的阅读资料,并开始正面接触患者疾病症状,共同讨论分析疾病本质及发展的严重后果。引导患者进行健美训练,培养意志,建立正确审美观念。此阶段主要采用“精神支持疗法”,以支持和鼓励为主。并辅以“疏导心理治疗”中的有关方法,导引患者萌发强烈的治疗动机。③矫正治疗阶段:重在重新塑造患者的行为模式。主要采用“行为矫正”技术中“阳性”与“阴性”联合强化的方法,同时继续使用认知疗法,使患者从心理与行为上进行同步的改变。强化物一般选择介于阳性与阴性强化技术两者间的事物或事件。同时须得到患者的认可,并共同制定治疗计划,使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④巩固治疗:采用“疏导心理疗法”,通过反馈回路,进一步充分调动患者自身能动性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并同时指导和训练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控制行为等方法,为出院后适应生活提供帮助。 2 结果 历经3年零3个月的分阶段治疗,患者于1994年8月以好转自动出院。出院时月经已恢复正常,体重增加到42kg。 3 讨论 AN为一种心身障碍性疾病,多易趋向慢性化而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困难,且较难治愈。有研究发现4年后随访本病死亡率在5~21%之间[1]。可见本病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威胁,因此寻求积极的治疗方法是改变“死亡顺位”的有效保证。 对AN的治疗一般主张采用行为疗法[2],而且几乎都是采用阳性强化法[1]。本文经临床实践,以为单纯采用此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本例治疗提示,患者有无治疗欲望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治疗与预后的关键因素。所以作者认为,在矫正行为的同时改变认知是治疗AN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例患者所采用的多模式-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是模拟国外“折衷主义疗法”技术的结果。它是以行为主义理论及人本主义理论为基本模式,融多种治疗技术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侧重于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兼并疏导心理疗法及个人中心疗法。经治疗验ygh 此疗法不仅对AN,乃至其他心理疾患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许多流行学调查表明AN的患病率在本世纪明显增高,并保持上升趋势[3]。目前我国发病率虽较国外偏低,但亦应引起重视。因此有效的预防,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全民心理素质是其根本措施。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 100085
参考文献
1 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233,259 2 忻志鹏主编.实用临床心理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300 3 张大荣,沈渔村.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及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8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咨询中移情现象及其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例儿童失语症的语言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