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中移情现象及其对策 |
|
实际上说明她对其丈夫的愤怒后面有着很深的依恋成分,有从内心害怕失去家庭的想法。患者完全同意这个分析,治疗因此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患者的双向性移情倾向也可在治疗前便存在,如将治疗师想象成好/坏二种类型,觉得一个初学精神治疗的医生易于接近,因而倾向与其发展正性移情关系用以报复(潜意识)他们在富于经验的治疗师那儿所受到挫折。 4 移情反应的易变性 患者对治疗师态度会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突然的改变,Glover曾将此称为移情反应的“漂移”现象。Greenacre曾描述过一例年轻癔症女性患者,在治疗的第2个月开始害怕治疗师指责她不够检点,原因为患者想象治疗师爱上了她。一天治疗时,她注意到治疗师的裤脚卷起,鞋带松开,因而推断治疗师为非物欲主义者,即非一“贪婪的资本家”,那他一定是一名理想主义者,甚至可能艺术气十足。所以她突然认为自己爱上了治疗师并沉浸在这种幻想中,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第2天,患者感到十分负疚,因为孩子在夜间生病,患者将之归咎于自己的疏忽:她花了太多的时间对治疗师进行幻想。患者认定治疗师会因此看不起她,故当她被问及此段经历时她认为这便是治疗师在故意惩罚她,而她也是罪有应得。第3天,患者觉得治疗师对其打招呼的态度冷冰冰,十足地象一个看不起别人(她称为是“富有但可怜的神经病”患者)的自傲狂,因此对治疗师身上的香烟味道很反感并产生恶心反应。治疗师为了进一步分析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态度稍作改变,对患者更客气、改变抽烟习惯等,患者于是又回到最初对治疗师的幻想之中。虽然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这种移情易变性在神经症和癔症性抑郁症患者中多见,且常常出现在开始分析的早期。 5 移情反应的持久性及单一性 与易变性相比,治疗后期移情反应会变得顽固,患者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慢性模式,并将这种模式用以对抗治疗,此时分析进入胶着阶段,有时甚至需持续数年。患者采用此模式是因为他们在被分析过程中内心逐渐完全暴露,他们需籍此作为防御需要。治疗师在这一阶段须注意采取中立态度(有时带有敌对性的情绪会产生),要时刻牢记:移情反应的持久性及单一性为患者无意识的防御及本能满足的结合之产物。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绘画训练在精神病康复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多模式综合性心理治疗神经性厌食症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