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的临床观察及诊断研究 |
|
4.1±1.8)mm、(15.2±1.9)mm、(20.1±4.9)mm,心尖部心腔明显狭窄9例。AHCM患者硫氮酮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见表1),用药后EFo增加,IVRT缩短,LVEF增加。
表1 硫氮酮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s)
项别 Dd(mm) Ds(mm) LA(mm) EFo(mm/s) IVRT(ms) LVEF(%) 用药前 43.6±5.1 24.6±4.9 41.2±9.1 32.9±13.1 89.7±15.6 74.0±8.1 用药后 44.1±4.2 25.1±5.0 41.9±8.7 48.6±12.5 72.3± 9.3 82.0±4.5 t值 0.46 0.41 0.32 7.81 5.11 4.38 P值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2.4 MPTI特征 18例均见左心室心尖部明显肥厚,放射性高于周围节段4~6个色阶,与肥厚心肌节段相比,周围节段心肌呈相对缺血状态,6例增厚部位心肌呈现多发弥漫斑点状核素分布稀疏。 3 讨 论
近年来,HCM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新的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2],使HCM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但对HCM的临床亚型,临床上仍时有漏诊、误诊发生,HCM的临床表现、治疗与心肌肥厚部位、类型密切相关[3],许多研究表明,对AHCM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指标,本研究认为,对原因不明的胸痛、气短、晕厥患者,ECG检查示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高电压,V1~V6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且倒置程度具有V4>V5>V6>V3的特征,与文献[4]报道相似,虽然上述改变没有特异性,但作为常规筛选检查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组病例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长轴切面仅有7例发现心尖肥厚,而采用心尖四腔心切面19例确诊AHCM,因此应常规行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查,以提高AHCM的诊断阳性率,减少漏诊[4]。 为进一步确诊AHCM,可做MPIT检查,必要时做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以提高诊断阳性率,对室间隔前部游离壁和心尖部的肥厚,心脏成像检查明显优于UCG[3,5],本研究MPTI检查肥厚心肌与周围节段血流量的差距加大,肥厚心肌部位呈弥漫斑点状核素稀疏,原因为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于心肌各部分血流的总和,肥厚心肌血流量增加时,会造成肥厚心肌周围节段血流量减少;当心肌肥厚明显加重,超过未肥厚心肌的代偿范围,相对缺血发展成绝对缺血,故在心肌肥厚内出现斑点状核素稀疏。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总胆汁酸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