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 血糖的关系 |
|
李妮 陈晖 林碧 周微雅
【摘 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与一氧化氮(NO)、血糖浓度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53例T2DM[DM组,其中无血管并发症(DMI)组26例,伴血管并发症(DM2)组27例,]患者及48例正常人(NC组)PBL在体外培养24小时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观察血清NO、葡萄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DM组细胞凋亡、NO、葡萄糖、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此现象DM2组较DMI组更明显(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凋亡分别与NO、BG、HbA1c及NO分别与餐后2小时血糖(PBG2h)、HbA1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的增强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以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血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血糖
正常细胞凋亡过程是机体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常细胞凋亡将引起各种临床疾病[1]。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一种脂溶性、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自由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拟通过对2型糖尿病 (T2DM)外周血细胞凋亡、NO、血糖的观察,初步探讨T2DM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与NO、血糖代谢紊乱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T2DM组(DM组)53例,均符合1985年WHO T2DM的诊断标准。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25±10.87)岁(40~68岁)。病程1个月至22年。其中无血管并发症(DMI)组26例,伴慢性血管并发症(DM2)组27例。正常对照组(NC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5±10.22)岁(35~67岁),均无高血压及心、脑、肝肾疾病,无糖尿病家族史。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受试者于清晨8∶00空腹及餐后2小时取肘前静脉血,用同一天的血检测各项指标。 1.2.2 细胞凋亡的检测[3] ①用淋巴细胞(PBL)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常规分取外周血PBL,PBS洗涤后,置培养液24小时中止培养。②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培养液悬浮于染色液中静置5分钟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计数200个细胞并计算凋亡细胞的百分率。③DNA片段观察:PBL经溶细胞、DNA提取等处理后,加TE(北京华美公司),置37℃水浴30分钟后,1%琼脂糖凝胶电泳2小时,结束后在紫外灯透照下观察片段DNA梯度。 1.2.3 NO测定 用酶标法,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FBG,PBG 2h)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国产亲和层析微柱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各组数据比较 NC组与DM组、DMI组与DM2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分别见表1、表2。 2.2 直线相关分析 53例T2DM患者细胞凋亡、NO与其他因素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各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 别 例数 细胞凋亡(%) NO(μmol/L) FBG(mmol/L) PBG2h(mmol/L) HbA1c(%) NC组 48 13.34±2.78 68.19±19.20 5.88±1.08 6.72±1.14 6.02±1.08 DM组 53 20.30±5.10 157.71±71.48 10.13±3.42 15.91±5.24 10.88±3.42 t值 8.62 5.77 8.59 12.45 10.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DM1组与DM2组各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 别 例数 细胞凋亡(%) NO(μmol/L) FGB(mmol/L) PBG2h(mmol/L) HbA1c(%) DM1组 26 17.62±4.85 127.61&plusm[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右心功能不全的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2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 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