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室晚电位观察 |
|
朱旖 陈建平
通过对50例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LVH)和50例高血压病伴LVH的心室晚电位(VLP)的观察,并给予上述5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苯那普利”治疗3个月,复查心室晚电位,从而探讨左室肥厚与心室晚电位之间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8.9±7.9)岁。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男>134g/m2,女>110g/m2(根据Devereux标准)[1]。②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0.6±6.9)岁。以上两组病例均符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 1.2 方法 1.2.1 LVMI测定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D),根据公式0.8×1.04×[(LVDd+IVS+LVPWD)3-LVDd3]+0.6计算出左室重量(LVM),再除以体表面积,得出LVMI。 1.2.2 VLP检测 采用时域分析,滤波频率40~240Hz,判断标准:滤波叠加后的总QRS时间>114ms,滤波叠加后QRS终末40ms内振幅的均方根(RMS40)<20μV,滤波叠加后QRS终末部振幅低于40μV的持续时间(LAS40)>38ms,其中以RMS40<20μV作为基本指标,若这项指标阳性,加上其他两项指标的一或两项阳性,则判断VLP阳性;若该项指标阴性,则不判断VLP阳性[2]。 1.2.3 药物治疗方法 给予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患者“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洛丁新”,benazepril,HCL)10~20mg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治疗3个月后复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和心室晚电位。 1.2.4 统计学处理 组间心室晚电位比较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两组病例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6,P<0.05),左室肥厚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高于非肥厚组。 2.2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与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见表2。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减少,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下降,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高血压病LVH组与非LVH组VLP检查结果[例数(%)]
组 别 VLP阳性 VLP阴性 高血压病LVH组 11(22.0) 39(78.0)
高血压病非LVH组 2(4.0) 48(96.0)
表2 高血压病LVH组治疗前后LVMT和VLP检查结果
LVMI(±s) VLP阳性(例) VLP阴性(例) 治疗前 138.50±11.10 11 39 治疗后 110.38±10.08 3 47
LVMI用配对t检验,t=5.86,P<0.05。VLP用配对卡方检验,χ2=5.31,P<0.05。 3 讨 论
心室晚电位是利用信号平均技术在QRS终末和ST段记录到高频、低振幅的电活动。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同时在某些神经激素和某些活性物质的影响下,导致左室肥厚,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变以及间质纤维化,前两者可引起心肌细胞缺血、除极延迟、传导缓慢,间质纤维化则加重传导缓慢、不同步,此时可记录到心室晚电位。所以,高血压病患者一旦出现左室肥厚,尽管尚未发现有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其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心室晚电位阳性提示心室内有传导延缓区,有潜在折返径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心室晚电位似可作为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类型的等律性心室竞争心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右心功能不全的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2例报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