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类型的等律性心室竞争心律 |
|
第一次心搏仍为上述心房下部激动,随后经过两个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R2~R3),节律又转变为频率54次/min的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该心律持续4次心搏(R4~R7),又与心房下部激动形成三个室性融合波(R8~R10),此后窦性激动发生了一次心室夺获(R11),最后一次心搏仍为心房下部激动所控制。 本例心电图提示在该患者心脏中存在三个频率相仿的节奏点,其一为窦房结,其二在心房下部,另一在心室内,使主导心律不断在窦性心律、心房下部心律和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之间变换,是为窦-房-室竞争现象。
图4 例4心电图特征
1.5 窦-结-室竞争心律 例5,男性,29岁,临床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图5):窦性P-P间距0.54~0.70s,窦性激动频率86~112次/min。图中QRS波群呈现三种基本形态:①R7~R10呈R型,QRS时间0.08s,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6s,为窦性下传激动。②R1~R3及图中最后一次心搏呈Rs型,QRS时间0.10s,与窦性P波无连带关系,为连接性起源,R-R间距0.56s,频率107次/min,系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伴非相性室内差异传导。③R4~R6、R15呈rS型,QRS时间宽达0.14s,与窦性P波呈分离现象,R-R间距0.68s,频率88次/min,系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R11~R14形态介于①与③之间,为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 本例心电图提示在该患者心脏中存在三个节奏点,一个为窦房结,一个在房室连接区,另一在心室内,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三者争相交替控制,呈现窦-结-室竞争现象。
图5 例5心电图特征
2 讨 论
等律性心室竞争心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心脏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起搏点。②不同起搏点的频率相接近。③这些起搏点的周围没有保护性传入阻滞,因此当某一个起搏点的频率减慢时,较快的起搏点便可控制心室,反之则由另一个起搏点控制。 心室竞争心律的临床意义应视产生该现象的基本心律而定。逸搏性心律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在健康人及心脏病患者中均可出现。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如洋地黄中毒、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手术等。心房下部心律属逸搏心律,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系心室内普肯耶纤维舒张期除极速度增加所致,心肌缺血是引起这种电生理改变的常见原因。此种心律虽多出现于病理情况下,但一致认为是良性的、一过性心律,预后较好,其严重性视原发病病因而定。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肌灌注断层显影在心肌梗死应用中的优势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室晚电位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