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
|
郑世良 张学臻 王锦州
我们用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皆具可比性(P>0.05)。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用心血通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批号9701105)8~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降脂、降压及血管扩张剂,心绞痛发作程度较重且频繁时,可临时给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并作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每日观察1次给药前后症状体征及其改善情况,记录心率、血压,并常规检查治疗前后12导联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1.4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比用药前减少≥80%为显效;减少50%~80%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用NST和∑ST表示(NST和∑ST分别代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数和ST段压低的总和)。心肌耗氧的程度用心率(HR)乘收缩压(SBP)表示。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心绞痛疗效及心绞痛治疗前后具体发作情况 研究组68例显效4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9%,对照组52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5.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经秩和检验,u=5.24,P<0.01)。心绞痛治疗前后具体发作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后比较(±s)
组别 n 发作频率(次/周) 发作持续时间(次/min) 硝酸甘油用量(片/周)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2 9.5±0.6 4.9±0.5* 7.1±0.5 5.9±0.6 5.9±0.8 4.6±0.7 研究组 68 9.7±0.5 3.2±0.4* * 6.9±0.6 1.8±0.2* * 6.4±0.9 1.2±0.3* * t值 1.69 2.73 1.69 5.25 1.96 3.60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 2.2 心电图疗效 研究组68例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7.94%,对照组52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21.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经秩和检验,u=5.84,P<0.01)。 2.3 对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和心肌耗氧程度的影响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比较(±s)
组 别 n HR(次/min) SBP(mmHg△) SBP*HR(mmHg*次/min) NST(个) ∑ST(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2 74.6±6.2 70.2±5.8 156±20 147±18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福辛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换血疗法在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