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辛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 |
|
例数 QTd(ms) QTcd(ms) QTcd,adjust(ms) 高血压组 65 72±4.1 81±6.1 25±1.7 正常组 36 32±2.3 38±8.6 18±1.5 t值 2.127 2.113 2.003 P值 <0.05 <0.05 <0.05
表2 高血压伴与不伴LVH之QT离散度比较(±s)
组 别 例数 QTd(ms) QTcd(ms) QTcd,adjust(ms) 高血压伴LVH 28 78±4.9 84±6.5 27±1.5 高血压不伴LVH 37 60±3.6 65±5.2 18±1.4 t值 2.127 2.247 2.014 P值 <0.05 <0.05 <0.05
2.2 高血压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表3) 有6例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其中4例不能耐受咳嗽,2例因出现较严重消化道症状。如表3所示,福辛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左心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表3 高血压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s)
项 别 SBP(mmHg) DBP(mmHg) IVST(mm) LVIDd(mm) PWT(mm) LVMI(mm) E/A比值 治疗前 174±5.7 101±1.9 13.1±0.04 47.3±0.17 13.7±0.04 145±4.8 0.79±0.12 治疗6月后 137±3.2 88±1.7 11.2±0.05 48.1±0.11 11.1±0.05 122±3.1 1.35±0.48 t值 2.798 2.701 2.691 1.694 2.698 2.711 3.572 P值 <0.01 <0.01 <0.01 >0.05 <0.01 <0.01 <0.001
2.3 福辛普利治疗前后QT度散度比较及其与LVMI的相关性 表4显示,QTmax和校正后的QT离散度经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后QTcd均与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和0.41,P均<0.05)。 表4 高血压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QT离散度比较(±s)
项 别 QTmax (ms) QTd (ms) QTcd (ms) QTcd,adjus (ms) 治疗前 472±9.1 72±4.1 81±6.1 25±1.7 治疗6月后 437±5.7 61±5.3 62±4.7 20±1.3 t值 2.811 1.751 2.837 2.716 P值 <0.01 >0.05 <0.01 <0.01
3 讨 论 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研究表明,LVH是独立于血压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现有的资料表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未获LVH减轻或逆转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远大于LVH减轻或逆转者,因此逆转LVH遂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LVMI是一项新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本研究表明,福辛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可有效地使LVMI下降,且主要是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减少。随着LVH逆转,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E/A比值增加。由于左室舒张功能减弱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早期改变[1],甚至于不伴LVH和在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期即有左室顺应性的减弱,因此改善预后首当其冲应改善舒张功能[8]。本文结果充分说明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清维生素E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