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夏渝敏 杨世权 林远康 冯忠培 甘元琼 许竹生

  胰岛素释放试验主要是通过口服葡萄糖后刺激胰岛β细胞的分泌,在不同的时间检查血中胰岛素的浓度,来确定胰岛β细胞的功能。2型糖尿病不同病期和病情,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同,因而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案亦不相同,为了探索对2型糖尿病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对1997年4月至1999年2月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用药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胰岛素释放试验组 100例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的糖尿病诊断及非胰岛素依赖型分型标准。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3~85岁,平均(59.2±2.0)岁。体重指数<19kg/m2 19例,≥19kg/m2、<25kg/m2 63例,≥25kg/m2 18例。职业:工人34例,农民20例,干部46例。初诊病例43例,复诊病例57例。病程≤1年49例,>1年、<5年32例,≥5年19例,平均病程2.6年。
  并发糖尿病眼病8例,糖尿病肾病3例,周围神经病变12例,肺部及泌尿系感染23例,脑血管疾病7例,冠心病5例。
1.1.2 对照组 采用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住院的未作胰岛素测定经验用药的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38~86岁,平均(57.87±2.1)岁。病程≤1年48例,>1年、<5年19例,≥5年16例,平均病程2.4年。初诊病例33例,复诊病例50例。并发糖尿病眼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周围神经病变8例,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17例,脑血管病8例。
1.2 检测方法 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试剂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全部确诊病例按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步骤,晨空腹服葡萄糖75g,分别于空腹、服糖后60,120,180分钟抽取静脉血测胰岛素及血糖,胰岛素判断标准参照华西医科大学放射免疫服务中心标准,其空腹及餐后正常值如下:空腹胰岛素5~15mU/L,餐后1小时20~80mU/L,餐后2小时20~40mU/L,餐后3小时8~20mU/L。若超过或未达到以上标准为胰岛素分泌异常。
1.3 检测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现胰岛素分泌低下33例,胰岛素分泌值正常41例,增高26例。有4例初诊患者,病程不长,体型不瘦,无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其血糖及胰岛素检测值见表1,考虑与“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关。

表1 4例糖尿病血糖与胰岛素各时相水平


编号 性别 年龄
(岁)
病程
(月) 血糖(mmol/L) 胰岛素(mU/L)
0h 1h 2h 3h 0h 1h 2h 3h
例1 男 71 1 11.5 16.3 22.3 19.5 <5 <5 <5 <5
例2 女 66 1 10.8 18.1 22.4 17.8 <5 <5 <5 <5
例3 男 48 2  9.9 19.1 20.1 16.9 <5 <5 <5 <5
例4 女 44 1 11.3 21.9 17.8 18.5 <5 <5 <5 <5

1.4 治疗结果 根据胰岛素分泌情况,低下者选择胰岛素治疗;正常值肥胖患者首选二甲双胍,非肥胖者首选磺脲类药物;增高者则首选二甲双胍或拜糖平。用药后每日观察血糖1~3次,根据病情每3天调整剂量1次,观察疗程1个月。然后按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判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指导用药,有效87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87%,与对照组经验用药的83例2型糖尿病比较,按以上观察疗程及控制标准判断,经验用药有效56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68%,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13,P<0.01)。
2 讨  论

  胰岛素是体内合成代谢与储存能量的重要激素,它的合成与分泌受许多因素调节,十分复杂。胰岛素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刺激后分泌,口服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育龄期妇女输卵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受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心血管X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体内检测方法的探讨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低剂量炔诺
    禁食对大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再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当前胰岛素敏感性评估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葡
    内镜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诊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时孕妇及胎儿生长激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