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
|
肥胖仅在长时期观察时才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预报因子[5]。 资料表明,肥胖除可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外,也与纤溶活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关,而后者与缺血性心脏病的起病和病程有关系。而且,肥胖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和血管内容积,并可改变糖和脂质代谢。肥胖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可使冠脉循环业已受损的患者突发急性事件或诱发症状。心脏的超重负荷在尸检研究中也表明体重与心脏体积独立相关,同时还发现肥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相关性。 1.3 身体脂肪分布与冠状动脉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腰臀比值(WHR)与冠状动脉疾病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这些研究中,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大多数都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其判断标准略有差异,Hartz[6]采用的标准为:①在主干直径至少50%狭窄;②任何其他冠状动脉70%以上狭窄;Clark[7]的研究中,冠状动脉造影发现1支或更多心外膜冠状动脉有直径≥50%狭窄。 腰臀比值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原因,目前观点认为WHR增大系由于糖尿病、高血压、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雄性激素以及肝脏胰岛素排出减少,外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躯体脂肪分布和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解释是,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脂肪细胞的代谢存在差异。腹部脂肪细胞比臀部或大腿部位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反应性更强;此外,腹部脂肪细胞还有其独特作用,可将其游离脂肪酸直接排空至门静脉,使肝脏能够接触到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实验已证实,较高浓度的门静脉游离脂肪酸可抑制肝脏对胰岛素的摄取,可引起外周高胰岛素血症,继以对胰岛素相对不敏感,并因此发生糖尿病倾向;门静脉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但如果说脂肪细胞活性增高是WHR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主要原因,那么腰围应该是比WHR更强的危险因子,但事实上研究观察到的结果却是WHR是比腰围更强的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说明WHR可能是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而非腹部脂肪细胞有关。 1.4 身体脂肪分布与冠状动脉疾病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目前评估内脏脂肪的最佳方法是CT。Zamboni[8]在一项研究中评价了身体脂肪分布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对象为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和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男性,采用CT评估患者的身体脂肪分布。结果发现两组间脂肪组织总面积,皮下脂肪组织面积、躯体脂肪和无脂肪重量无差别;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内脏脂肪组织面积和内脏/皮下脂肪组织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也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载脂蛋白B、内脏脂肪总面积及内脏/皮下脂肪组织面积比值呈正相关。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吞咽性心律失常2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