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硬化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
王运武 朱一玲 李树裕 梁红伟 全观伟 梁青
【摘 要】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动脉硬化(AS)疾病(包括脑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0例健康者和32例AS疾病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和CGRP含量。结果:AS疾病者治疗前ET和CGRP比对照组显著升高(90.6±23.3)ng/L比(44.5±11.8)ng/L,t=10.02;(76.8±27.6)ng/L比(64.1±11.2)ng/L,t=2.39,P分别<0.01,<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显著下降(56.7±16.1)ng/L比(90.6±23.3)ng/L,t=11.09,P<0.01,也显著升高(100.5±8.8)ng/L比(76.8±27.6)ng/L,t=4.77,P<0.01,也高于对照组(100.5±8.8)ng/L比(64.1±11.2)ng/L,t=14.00,P<0.01。结论:ET和CGRP在AS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测定二者的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关键词】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动脉硬化
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失衡在动脉硬化(A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对AS疾病(脑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治疗前、后血浆ET和CGRP的变化及意义文献报道不多,为此我们作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AS疾病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1~80(平均59.8)岁。其中脑梗死14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7例。以上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并经临床确诊。 1.2 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8(平均57.3)岁。无心、肺、脑、肝、肾病变,无高血压、糖尿病和明显动脉硬化者。AS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 对照组采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注入含10%EDTA-Na2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于4℃下离心(3000rpm)10分钟,分离血浆放置低温保存,供测定用。AS患者分别采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各1次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ET和CGRP的测定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ET和CGRP含量均用ng/L表示。药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专人操作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表示,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 果
2.1 AS疾病患者治疗4周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脑梗死组意识障碍恢复、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改善;冠心病组症状消失,并发症纠正,血清酶正常,心电图缺血表现消失或改善;高血压病组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压恢复正常且稳定。 2.2 血浆ET水平 AS疾病患者治疗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倍(P<0.01)。而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仍高于对照组(P<0. 01)(见表1)。 2.3 血浆CG RP水平 AS疾病患者治疗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亦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4 ET/CGRP值 AS疾病患者治疗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5 AS疾病中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病组3种疾病两两比较,血浆ET、CGRP和ET/CGR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2)。
表1 AS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ET、CGRP含量(±s)ng/L
组 别 例数 ET t值 P值 CGRP t值 P值 ET/CGRP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S组 32 90.6±23.3 56.7±16.1 11.09 <0.01 76.8±27.6 100.5±8.8 4.77 <0.01 1.44±0.76 0.58±0.23 6.80 <0.01 对照[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低钠血症对治疗的影响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谷氨酰转肽酶在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