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呼衰患者营养治疗与免疫的关系 |
|
陈碧芬 彭传锋
【摘 要】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慢阻肺呼衰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PN组)13人,治疗组12人。两组均配给普通膳食,PN组在普通膳食外,加用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静脉点滴2周,治疗前后查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N组患者治疗后其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IgA、C3、CH50较入院时明显上升(P<0.01,P<0.05),IgG、IgM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也上升,但P>0.05,治疗后,PN组PaCO2下降(21.1±3.38)mmHg(1mmHg=0.133kPa),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1。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可提高慢阻肺呼衰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高脂低糖营养支持疗法可减少CO2的生成,利于呼衰的纠正。 【关键词】 慢性呼衰 营养支持 免疫
慢性呼衰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引起,而COPD患者有25%~65%合并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感染不易控制,呼衰难以纠正。我们对25例慢阻肺呼吸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支持疗法,用药前后测定淋巴细胞计数、PPD试验及C3、CH50、IgA、IgG、IgM,观察营养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我院近3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并营养不良25例。呼衰诊断标准PaO2<60.2mmHg,PaCO2>50.4mmHg,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低于标准体重20%,归为营养不良(水肿者除外)。COPD的诊断:①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②呼吸功能检查FEV1<预计值70%;③排除引起喘息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本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3±10.4)岁,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PN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系统疾病,两组间的年龄、病程及营养状态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测定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PPD试验、IgA、IgM、IgG、C3、CH50、动脉血气分析。两组患者均有抗感染、平喘、吸氧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膳食,PN组除普通膳食外,每日静滴复方氨基酸250ml(广州绿十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及10%脂肪乳500ml(中国华瑞公司生产)。普通膳食提供热量为101.4kJ/(kg*d);PN组提供热量为141.7kJ/(kg*d),疗程2周。PN组营养治疗结束后5天,对照组病情稳定后1周复查上述检查项目。
表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组 别 性 别 男∶女 年龄 (岁) 病程 (年) 体重差(kg) (标准体重-实际体重) PN组 8∶5 59.76±11.5 15.5±5.6 11.5±1.2
对照组 6∶6 60.90±9.8 16.1±5.1 12.1±0.9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清蛋白、免疫及血气指标变化。入院时,两组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上述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PN组患者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IgA、C3、CH50较入院时明显上升(P<0.01,P<0.05),IgM、IgG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也有上升,但P>0.05。入院时,两组血气分析均显示Ⅱ型呼衰,治疗后PN组PaCO2下降(21.1±3.38)mmHg(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PaO2上升相似(见表2)。统计数字以(±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均用t检验。
表2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各 项 指 标 比 较(±s)
组 别 体重差(kg) (标 准体重-实际 体重) 血清白蛋白 (g/L) 淋巴细胞计数[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判断 下一个医学论文: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调查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