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
常红 罗方 邓珏琳 罗祖明 谢宏斌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现将我科1993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60岁的资料完整的11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1],并行头部CT、MRI证实。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平均年龄73.1岁,年龄中位数73岁,60~69岁35例,70~79岁45例,80~90岁36例。起病时情况:睡眠时63例,安静状态下42例,活动状态下4例,情绪激动时1例,不详者6例。起病到就诊时间:在超早期即起病后1~6小时内就诊者26例,急性期即起病48小时内就诊者26例,超过48小时就诊者43例。既往史:合并高血压者54例,占46.6%;合并冠心病者41例,占35.3%;合并糖尿病者27例,占23.3%;曾有TIA或脑梗死史者10例,占8.6%;合并心房纤颤者11例,占9.5%;吸烟史:不吸烟者37例,占31.9%,吸烟指数<400者22例,占19%;400~800者36例,占31.0%;>800者21例,占18.1%。116例急性脑梗死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者占58例,占50%;腔隙性脑梗死53例,占45.7%;无症状性脑梗死5例,占4.3%。 1.2 症状与体征(见表1)
表1 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症状和体征
发病时症状和体征 例次 百分比(%) 头昏、头晕 31 26.7
头痛 12 10.3 耳鸣、听力下降 4 3.4 恶心、呕吐 3 2.6 肢体无力 51 44.0 偏瘫 12 10.3 意识障碍 12 10.3 复视 1 0.9 构音障碍 15 12.9 吞咽困难、呛咳 5 4.3 失语 7 6 面瘫 13 11.2 吞瘫 6 5.2 肢体麻木 16 13.8 无症状 5 4.3
入院时,116例患者收缩压(151.5±25.0)mmHg(1mmHg=0.133kPa),≥160.1mmHg者24例,占20.7%;舒张压(85.3±14.2)mmHg,≥95.5mmHg者16例,占13.8%。 1.3 实验室检查(见表2) 各项指标正常高限如下:FBG≥5.9mmol/L,PBG≥11.1mmol/L,TC≥6.5mmol/L,TG≥1.83mmol/L,HGB≥155g/L,PLT≥300×109L,HCT≥49%。 1.4 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严密监护生命体征,伴颅内高压者予脱水降颅压(甘露醇、复方甘油、速尿)。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抗感染,防褥疮、鼻饲、支持治疗)。早期应用脑细胞保护剂和脑细胞活剂(钙离子拮抗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血压偏低,血液粘滞度高,HCT升高者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液静滴。口服阿斯匹林(100~50mg/d)或噻氯匹啶(0.25~0.5g/d)。慢性期患者予以脑细胞保护剂和脑代谢赋活剂,所有患者均及早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结果:基本痊愈8例,占6.9%;显著进步47例,占40.5%;进步39例,占33.6%;无变化12例,占10.3%;恶化3例,占2.6%;死亡7例,占6.0%。疗效判断标准见文献[2]。 住院时间为3~341天,116例中死亡7例,占6%。其中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者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者2例,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7例死亡者中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区大片梗塞4例。基本痊愈8例中(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生活自理,基本恢复到病前状态)6例为腔隙性脑梗死。
表2 实验室检查结果
项 目 例数 结果 超过正常 高限例数 百分比 (%) 空腹血糖(FBG) 116 6.17±2.77 36 31.0
餐后2小时血糖(PBG) 34 10.28±5.4 7[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吸毒者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8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