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毒者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8例临床分析 |
|
伍良 梁振贤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是心内膜炎的重要致病菌。随着吸毒人员增多,特别是静脉药物成瘾者,金葡菌心内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科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吸毒致金葡菌心内膜炎8例,均予泰能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33岁,平均27.2岁;病程15~30天,平均21天。均无基础心脏病,有静注海洛因史5个月至2年。 1.2 临床表现 8例均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症状,6例心悸、气促,5例咯血痰。体征:均消瘦,中重度贫血貌,双肺可闻及散在中小水泡音。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同程度肝肿大及双下肢水肿。胸片示双肺散在片状影或多发结节影,部分有透亮区;8例均伴有少量胸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增大8例,右室增大5例,6例三尖瓣可见条块状赘生物。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金葡菌阳性7例,痰培养阳性8例,胸液培养阳性2例。8例均白细胞显著增高,进行性贫血,血沉增快,并有不同程度肝、肾功能损害。 1.3 诊断依据[1]8例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均有明确静注海洛因史;②不明原因的发热1周以上,病程中三尖瓣区有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③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金葡菌阳性(1例血培养阴性,但痰培养金葡菌阳性);④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右心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或)瓣膜有赘生物存在;⑤胸片示多发性肺梗死表现。 1.4 治疗 8例均予以泰能0.5,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0天后改0.5,每12小时1次,共14~16天。8例均痊愈,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血培养、痰培养均阴性;复查胸片:8例肺部病灶均完全吸收;复查超声心动图:6例三尖瓣赘生物4例消失,2例缩小。随访6周,未见复发。
2 讨 论
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三尖瓣受累多见,其致病菌多为金葡菌(69%)[1]。本组8例均为金葡菌心内膜炎,比例较高,考虑与抗生素广泛应用及金葡菌耐药菌株增多有关。患者常无基础心脏病变,可能是由于吸毒者反复注射毒品,注射液中不溶性颗粒冲击右心瓣膜,使之受损。加上使用不洁注射器和(或)注射时消毒不严,容易造成污染。金葡菌毒性较强,且吸毒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进入血流后形成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种植在受损瓣膜上或直接粘附在正常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败血性栓子随血流到肺,引致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引起两肺散在多发性化脓性炎症。由于肺血管的“滤过”、“清除”作用,败血性栓子无法到达左心,故罕有二尖瓣、主动脉瓣的损害及脑、脾、肾等的栓塞。本组病例均有以下特点:①均有反复静脉注射海洛因史;②患者较年轻,起病急,就诊较早;③持续高热、咳嗽、咳痰、胸痛等急性肺部感染症状突出;④体征:中重度贫血貌,双肺可闻及散在中小水泡音,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⑤超声心动图:右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或)瓣膜上有赘生物;⑥胸片表现为两肺多发性结节状或片状浸润,尤以下肺野明显,均伴有胸膜炎;⑦血培养、痰培养或胸液可培养出金葡菌。 根据以上特点,诊断吸毒致金葡菌心内膜炎,病史采集极为重要。本组病例在入院前均按一般肺炎治疗10天以上,但疗效不佳,而且均以肺炎收住本科。故对于吸毒者,如有持续高热、咳嗽、胸痛等急性肺部感染症状,胸片示多发性肺部结节影或栓塞现象,应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金葡菌心内膜炎可能。超声心动图可提供感染性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大小、数目,还可以发现腱索断裂,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而且能判定瓣膜反流的严重程度,对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4]。血培养金葡菌阳性提供病原学依据。痰培养、胸液培养及典型的胸片表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报道[1],金葡菌心内膜炎病死率在20%~40%,吸毒者金葡菌心内膜炎预后较好,但病死率仍在10%左右。其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吸毒者机体免疫力低下;②发病早期治疗不及时;③并发症多;④受经济条件制约;⑤金葡菌耐药菌株增多。 由此可见,凡吸毒者金葡菌心内膜炎,主张早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剂量够,疗程足,这是治疗成功的关健。本组病例均予泰能短程(2周)治疗,治愈率达100%。泰能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金葡菌(包括产青霉素酶菌株)均有强大抑杀作用。故选用有效抗生素,有望缩短疗程。8例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缺点是价钱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但如怀疑为MRSA感染患者,建议选用万古霉素。
伍良(525200广东省高州[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性心肌病32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