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羟基磷灰石眼座栓钉植入的并发症 |
|
新钻孔,钻入螺纹栓钉,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未复发。 羟基磷灰石眼座打孔后,在结膜上皮覆盖孔洞前是一个开放性创口,易感染。并且栓钉的孔可能是发生植入物暴露的潜在位置,尤其在眼座血管化不良时,因此打孔前应客观评价眼座血管化的程度。评价眼座血管化的方法有:CT增强扫描、彩色多普勒成像、核素闪烁扫描、99锝骨扫描和核磁共振等。Jamell(1996)等采用99锝骨扫描与核磁共振作对比,认为对比-增强MRI比骨扫描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我们一般选择眼座植入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行栓钉植入术。在打孔时,如一旦发现眼座血管化程度差,则立即停止打孔,修复球结膜。眼座栓钉植入术后的继发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宋跃等[3]报道1例钻孔术后30天眼座暴露继发感染难以控制而取出眼座。本组1例感染患者经及时取出栓钉及义眼,局部及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后,感染得以控制。 眼座植入的方法也影响术后的打孔,有的医生为防止眼座脱出,将上下直肌和内外直肌相对结扎于眼座前表面,造成术后眼座表面的软组织层较厚,完全覆盖在眼座正前方,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认为不宜打孔。 羟基磷灰石眼座栓钉植入增加了义眼活动度,减轻了义眼对下睑的压力。同时,眼座栓钉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只要术者熟练掌握植入方法,并发症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大多数并发症的程度轻,处理方法简便,结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沈勤(200011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何建玲(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眼科) 周波(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参 考 文 献
1,Buettner H,et al.Tissue breakdown and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orbital hydroxyapatite implants.Am J Ophthalmol, 1992,113:669 2,Ferron PJ,et al.Rate of vascularization of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ocular implants.Ophthalmology,1992,99:37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Graves病血液系统异常89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附10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