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张型心肌病36例诊疗体会 |
|
6年收治的22例患者以静脉酚妥拉明治疗为主(B组)。A、B两组均配合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心功能改善Ⅰ级所用的时间A、B两组分别为(4.5±1.2)天和(7.0±1.5)天,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1.4%(3/14)的22.7%(5/22),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治疗中,我们观察到治疗初始常有轻微的血压升高现象,这可能是心输出量增加的一种表现;而且由于硝普钠和多巴胺的扩张肾动脉的作用,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尿量增多,从而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由此我们体会,这种方法治疗心衰具有起效迅速,效果明显的特点。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与顽固性心衰预后差及猝死发生有关。 2.4 预后 一般认为DCM5年病死率30%~80%,有研究证明大多死于顽固性心衰,少数死于猝死。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和收缩压等。猝死的原因多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以QT离散度可做为预测猝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另外,也有作者发现伴三尖瓣返流者猝死率高。本组资料中2例猝死于室速室颤,1例根据心电图变化考虑死于急性肺梗塞。我们认为有效控制顽固性心衰和预防猝死是降低病死率的根本手段。通过针对前述的预测因素进行有益的干预,可达到这个目的。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结核性胸腔包裹性积液260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