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控点转移与抑压法联合应用治疗偏瘫 |
|
右转移其重心,向患侧方转移时,时间和次数应持续长一些,此时对患肢屈肌也起到牵拉作用。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4周。②单一治疗组只对患者作T7中控点的重心转移法或只作患肢抑压位牵拉法,治疗时间同上。 1.3 评定 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Fugl-Meger评分,只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反应、关节活动及疼痛[5],并做结果记录。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Fugl-Meger评分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的方法。见附表。
附表 2组治疗前后Fugl-Meger平均得分比较
组别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运动功能 平衡 关节活动 及疼痛 总积分 P值 运动功能 平衡 关节活动 及疼痛 总积分 P值 联合治疗组 单一治疗组 21 18 1 2 26 24 48 44 >0.05 48 34 5 3 38 30 91 67 <0.05
3 讨论 Bobath技术是目前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初期的最普遍的一种技术。Bobath认为:应用反射抑制模式来抑制上肢、躯干屈肌痉挛能在建立反射性稳定的姿势基础上进行各种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控制能力。对于脑卒中康复初期痉挛阶段的偏瘫患者运用中控点转移与抑压法治疗正是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体会到,单一运用中控点转移法训练坐位平衡患者,上肢痉挛模式得不到抑制;而单一抑压法抑制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坐位平衡又得不到兼顾,必须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把多项单个技术行之有效地联合起来运用方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结果表明:联合应用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和兼顾患者的上肢和身体平衡,还可以很好地缓解患侧肢体的痉挛状况,有效地抑制异常的张力分布,诱发平衡反应,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由于本组病例尚较少,这仅仅是初步的观察结果,这种联合应用方法的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 武汉 430060
参考文献
1 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3~140 2 殷秀珍,黄永禧主编.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14 3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3~243 4 刘世文,谢秀芝主编.脑中风的神经发育疗法与实践.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2, 5 燕铁斌.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估.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6,18(2):6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现代综合促进技术治疗急性脑卒中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复方抗栓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