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 |
|
组别 例数 EPQ量表 P E N L 心理健康组 心理不健康组 87 43 49.01 55.28 56.89 50.45 45.12 59.20 46.73 47.02 P值 <0.01 <0.01 <0.01 >0.05
SCL-90总分与EPQ 4个分量表分逐步回归分析: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34,标准偏回归系数依次为N(0.569)、P(0.210)、E(-0.079),L未引入方程。 3 讨论 在研究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是要将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利用2、3个维度纳入简单几种类型。在1个维度上,两个极端的性格表现得较少,大多数人趋向于中间型。性格特征表现强度是一个连续的、移行的带谱,过多类型的划分并不能解决性格特征相互渗透、交叉重叠的现象。当前仍以4分法比较适用,其中艾森克的人格问卷EPQ有定量化的标准,已广泛应用于英国和西欧。 本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患者的个性特征差异有显著性。心理不健康组的神经质N及精神质P远高于心理健康组,而内外向为前者低于后者。表明心理不健康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较为内向。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心理状态与个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与神经质N关系密切,其次为精神质和内外向,而与掩饰性无明显关系。 艾森克认为边缘系统或内脏脑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与情绪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是神经质维度出现个体差异的生理学基础,而内外向性格与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相关,它受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所调节,外向性格的人皮层觉醒水平偏低,常寻找外界刺激使皮层达到最佳觉醒水平;内向性格的人皮层觉醒水平偏高,表现为敏感焦虑,避免外界刺激[4]。 本研究中,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34,表明个性可解释心理状况变化的34%,这一方面说明影响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状况的诸多因素中个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间接表明和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患者并非都有某种特殊个性表现,对此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交通部医院 北京 100009
参考文献
1 赵艳春.外伤性截瘫病人心理卫生状况的定量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9(5):228 2 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新2卷增刊,68 3 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1983 4 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的信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