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流电双氯酚酸钠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 |
|
喻传兵 龙江萍 苏 红 周 涛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病理改变为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慢性渐进性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1]。近年来我们采用直流电双氯酚酸钠与水杨酸纳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结果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X光片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93例共117个膝,随机分为双氯酚酸钠导入组和水杨酸钠导入组。①双氯酚酸钠导入组48例共62个膝,男22例,女26例。年龄43~70岁。病程3月~6年,平均2.6年。②水杨酸钠导入组45例共55个膝,男20例,女25例。年龄45~72岁。病程3~6.5年,平均2.5年。 1.2 方法 ①双氯酚酸钠导入组采用上海产ZAL-Ⅰ型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时将10%双氯酚酸钠溶液浸湿的滤纸放于80 cm2主衬垫上,接阴极置于膝部患处,100 cm2辅电极接阳极置于患处对侧,电流强度根据患者耐受性选择4~8 mA,以不出现痛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20 min,18次1个疗程;②水杨酸钠导入组采用10%水杨酸钠溶液导入,方法和疗程同上。 1.3 评定 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按照膝关节疼痛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评定标准见表1[2]。
表1 膝关节疼痛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标准
程度 关节疼痛程度 评分 日常活动 评 分 容易 困难 不能 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剧痛 时有疲劳或沉重感,但日常活动无疼痛 各种活动的开始和长距离步行时感轻度疼痛 步行时常有疼痛,稍事休息后消退 负重和各种活动时有强烈疼痛、安静时减轻, 时有自发痛 安静时及各种活动时有持续性强烈疼痛 30 25 15 5
0 从椅子上站起(需用手支撑为困难) 上楼梯(需扶栏杆为困难) 下楼梯(需扶栏杆为困难) 单腿站立(需要依靠为困难) 跑步(只能快走为困难) 2 2 2
2 2 1 1 1
1 1 0 0 0
0 0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上升,2组间比较双氯酚酸钠组比水杨酸钠组增加显著;2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价治疗前后有不同程度上升,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双氯酚酸钠组优于水杨酸钠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日常活动能力评价(±s)
组 别 疼痛评价 P值 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积分% 双氯酚酸钠组 水杨酸钠组 15.58±2.31 15.81±2.26 25.30±2.78 22.45±2.47 62 42 <0.01 <0.01 6.30±1.25 6.38±1.32 8.64±1.36 7.65±1.28 37 19 <0.01 <0.05 P值 <0.01 <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病多发生中老年人,因而主要是缓解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功能及阻止其继续发展。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双氯酚酸钠内服和外用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病和骨关节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存在消化系统等副作用,故在中老年患者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探讨新的给药途径,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加强疗效,降低副作用等,我们根据离子导入的原理选择直流电双氯酚酸钠进行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并与水杨酸钠导入进行比较[3]。结果提示2种方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病在减轻疼痛和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2组间比较,双氯酚酸钠导入明显优于水杨酸钠导入。 经过我们观察,本组病例中均未出现胃肠道等全身副作用,仅有3例出现局限性轻度皮[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