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功能评价的发展与现状及未来 |
|
的单一性因子没有能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被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是Fugl-Meyer评估法[7]。该评估法在Brunnstrom偏瘫评估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平衡、感觉、ROM、疼痛、运动功能。采用累积计分的方法,每项0~2分, 总计226分,其有效性和可信性以及与ADL的相关性得到了证实。其缺点为项目过多、费时,不太敏感[3]。 2 脑卒中风功能评估的现状 从80年代开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可以说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不仅开发的评估方法多 ,而且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对康复涵义更深一层的认识,其机能评估向着综合评估的方向发展。评估不仅以功能恢复过程为基础,而且更注重反映运动能力的体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也扩大到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态方面。总结80年代关于脑卒中患者功能评估的研究,可以划分为4个方面:①根据以前的经验来发展预后预测的研究;②关于功能恢复所需时间的讨论与分析;③关于康复治疗有效性的评估与讨论;④超越作为评估对象所带来的以ADL为中心的狭窄范围,扩大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性的侧面。这时期影响较大的功能评估方法有MAS、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Lincoln的运动功能评测表,SIAS等方法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方面有功能独立性评估,简称FIM。 2.1 MAS法 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Carr和Shepherd等人在80年代中期设计出来的,共有9个项目,其中和运动功能有关的8项,另一项与肌张力有关。每项分为7个等级,其特点是方法简单,针对性强,评分等级比较细,容易重复评分,结果便于比较分析,体现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其可信度在不同评估者之间为0.95,重复评分为0.98。 2.2 Lindermark运动功能评定 由瑞典学者Birgitta Lindmark在Fugl-Meyer评估的基础上修订而来,其中关于主动运动及协调性的几项与Fugl-Meyer法有所不同。于1988年正式发表,该评估法包括7个方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快速轮替运动、体位转移或行走、平衡、感觉及疼痛。评分等级为0~3分。其特点是患侧和健侧肢体均进行评估,自身对照,基本能客观地反应患者的实际运动能力,省时,由于采用了4点记分,较Fugl-Meyer评估法敏感。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康复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我国语言治疗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