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培训对视力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的调查 |
|
王红妹 张颉楠 杜亚平 徐 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7年防盲计划咨询组估计全世界盲人约2 700~3 500万,起码有同等数量的低视力患者[1]。1987年中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视力残疾患病率为1.008%,即约有1 100万视力残疾患者[2]。在国外视力残疾的康复引起专家们的兴趣与关注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发达国家视力残疾的康复已有较为全面的发展。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大约仅有10年的历史。对于视力残疾患者认为“完成传统的临床治疗便是工作的结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继续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约有半数视力残疾患者需进行除医院治疗以外的其它各种康复。余杭市卫校、余杭市残联、盲协从1997~1988年已开办了6期视力残疾人推拿培训班。本调查试图评估这种职业培训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视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研究积累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邮寄法,调查6期视力残疾人推拿培训班毕业学生118例,将参加推拿培训班的非视残人排除。 1.2 调查内容 对上述对象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视力状况、就业状况、婚姻状况及面临问题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计算机管理、分析。所用的软件为SPSS7.0 FOR WINDOWS,主要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一般资料:收回有效问卷90份,其中男性71份,女性18份,性别不明1份。文化程度:文盲及半文盲占15.5%,小学占20.2%,初中占45.2%,高中占16.7%,大学及以上占2.4%。年龄:男29.20±6.59(18~48)岁,女26.11±3.94(19~35)岁。 视力状况及致残原因:被调查学员的视力状况及致残原因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员视力状况及致残原因所占比例
项目 视力状况 合计 致残原因 合计 一级盲 二级盲 一级低视力 二级低视力 先天性 后天性 例数 % 25 30.9 26 32.1 21 25.9 9 11.1 81 100.0 20 31.3 44 68.7 64 100.0
预防医学系93级学生 就业及收入情况:参加培训前有正式职业或临时职业占12.8%(11/86),失业待业占72.1%(62/86),尚未自立者占12.8%(11/86),其它占2.3%(2/86)。毕业后就业率为97.8%,只有2例学员毕业后没有立即从事推拿,男女各一。学员们自开诊所或在厂医务室、医院推拿科供职。学员收入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期次毕业学员目前收入水平差别不显著F=1.193,P=0.321。培训后学员的服务对象以治疗性患者多于保健性顾客,且差别显著。 婚姻状况:培训前后男女学员在婚率差别显著,分别为P<0.005和0.05,见表3。 表2 参加培训前后及不同期次参加培训前后平均收入(±s,元/年)
时间 学员的平均收入 不同期次平均收入(例数) 例数 ±s P值 1(5) 2(6) 3(14) 4(20) 5(27) 6(15) 培训前 82 460.83±1316.33 135±270 - 744±1726 328±895 507±1609 277±998 培训后 第1年 83 6992.29±3857.97 <0.001 1932±1092 2017±2010 5100±2914 7261±5020 8964±2207 8767±2367 第2年 49 7786.12±4783.08 <0.001 3625±1701 2403±1926 6473±3392 9612±5619 10727±1915 - 第3年 47 9406.38±5927.[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精神病患者就诊行为与精神疾病的防治康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415例小儿脑瘫的智有发育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