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Q

石光忠

  1985年Campbell发现不同导联的Q-T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能从心电图中的12个标准导联中获取,即Q-T离散度(QT disperson QTd)。临床实践中QTd的延长与回缩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事件发生以及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因此,检测QTd可作为一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的监测手段。

1 定 义

  QTd是常规心电图,最理想的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的差异程度。它克服了单导联测量Q-T间期的局限,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总的变异性。

2 产生机制

  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反映了心脏电生理、心脏几何形状、躯体形态、组织阻抗及生物信号处理各方面复杂的相互关系。局部动作电位时间和传导的变化及心肌内不均一的异常,达到足够强度便可引起Q-T间期离散的明显改变,原因可能有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非对称性肥厚引起的局部细胞后除极,自主神经张力局部变化引起的神经体液改变。

3 记录、测量及正常值

3.1.1 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单、三或六导心电图机记录。缺点是不能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无法排除Q-T间期在不同心动同期受R-R间期长短,心率变异和交感神经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再者普通心电图机无前置放大系统,无法调节滤波和放大倍数,因此常会有某些导联的QRS波和T波不够清晰,致使Q-T间期无法精确测量。
3.1.2 体表心脏标测:用78~300多个电极,在体表标测心脏电活动,并由计算机处理,显示心脏激动的正常顺序和异位起搏灶。该法可获得比12导联心电图更多的心电信息,可供研究,但临床使用困难。
3.1.3 单相动作电位(MAP)标测:可用Franxz电极或普通心内膜电极,置于心内膜或心外膜的某一或几个部位,对动物或人的整体心脏的某些局部电活动进行记录。该法可获得心内或心外膜局部的电讯号,最能直观地观察心肌局部电活动,可分析局部心肌激动时间、激动顺序、动作电位时程,因此该法获得的Q-T间期和QTd资料也是最可靠的,但属创伤性检查、条件、设备、技术要求高难,只能在条件良好的研究单位应用。
3.1.4 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其记录质量好,可同步测量同一次心动周期的Q-T间期,通过调节滤波和放大功能保证每个导联图形清晰,易于准确测定Q-T间期,可同步比较各导联Q-T间期的超始和终点的早晚,清晰可靠,是最理想的测量方法,最有实际应用价值。
3.2.1 目测是目前Q-T离散度测量的主要方法:首先测量Q-T间期,如某些导联T波低平或有U波存在则T波终点的确定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T波终点的判定有三种方法:①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②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③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当出现U波时,一般取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作为标准[1,2]。Q-T间期的测量在不同的测量者之间有误差,重复测量的标准差在心电图走速为50mm/s时平均6ms[2]。所以有必要在测量Q-T间期时重复测量,包括测量者自身重复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重复。
3.2.2 计算机测量:计算机测量Q-T间期的方法有5种[3],①阈值法(TH):T波与阈值线的交点;②微分阈值法(DTH):T波的微分与阈值线的交点;③最大斜率法(SI):T波最大斜率与等电位线交点;④最小方差拟合法(ISI):T峰与T波最大斜率的连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⑤T波面积法(TA):90%T波下面积与等电位线交点。在TH和DTH中,阈值一般分别取T波高度或T波微分的0.05~0.15范围内[2]。计算机的自动测量避免了目测的误差,而所得结果一致。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目测还是计算机操作,都必须始终采用同一种测量标准。
3.2.3 QTd的测量:根据QTd计算公式为:QTd=QTmax-QTmin,由于Q-T间期受心率影响,因此出现了心率校正QTd离散度(QTcd),计算公式为:QTcd=QTcmax-QTcmin,其中QTcmax=QTmax/R-R,QTcmin=QTmin/R-R(QTcmax为心率校正最大Q-T间期,QTcmin为心率校正最小Q-T间期)。此外,某些导联由于无法测量而放弃时,可能导致最大或最小Q-T间期丢失,使QTd减小,为克服此误差,有提出测量导联数校正Q-T离散度(QTad)QTad=QTmax-QTmin/测量导联数,分析导联一般不得<8个,其中胸导不得<3个,每导应连续测定3个R-R和Q-T间期,取其均值[4]。
3.2.4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格障碍评估研究 PDQ 4在北京医学生中
    脓毒血症时大鼠心脏G q 11的变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