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
|
袁贤奇 郝云霞 朱俊
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改良心包穿刺方法,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本方法与传统心包穿刺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适用于我国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1 材 料
导管盒包括7F.20cm双腔中心静脉导管、0.035"×60cmJ型导丝、7F.10cm扩张管、18GA.7cm穿刺针、尖刀片一把(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及美国Baxter医疗有限公司产品);另:三通1个,50ml注射器1支,引流袋1个,输液夹1个。
2 方 法
术前患者均取心包穿刺常用体位(半卧位),行超声检查定位,根据探极情况选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针,患者取半卧位,心电监测,常规消毒后局麻,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持针按超声定位方向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待有突破和(或)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送入导丝,取出钢针,在钢丝入皮处切3mm小口,扩张其皮下组织,送扩张管至心包腔,再沿导引钢丝送入导管至心包腔内后撤出导丝,缝针固定导管,在其末端接上三通,抽液留标本化验,与引流袋相连,并用输液夹控制引流速度,导管另端以肝素帽封堵备用。
3 结 果
35例患者(年龄15~60岁,其中心包转移瘤8例,心脏术后13例,结核性心包炎8例,不明原因6例)。33例1次引流成功。超声检查液体基本引流彻底,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引流时间3~72小时。平均10小时,引出液体600~2 100ml,平均980ml。在术中有1例患者因引流速度过快,血压下降,立即停止引流,经用升压药物治疗后恢复。1例心包严重钙化,穿刺失败,1例因心包腔有多处分隔,不能完全引流。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发生。
图1 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示意图
4 讨 论
常规心包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主要是抽液时穿刺针不易固定,尤其是在当心包腔液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心搏穿刺针极易损伤心肌致严重心律失常或误伤冠状动脉而引起心包积血,甚至危及生命。我们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或积血,也可用于胸腔积液(血)引流。本方法操作简便并具有以下优点:①安全性高:当进针刺破心包壁层抽吸出积液,即停止进针,推送导丝并扩张其通路后送导管至心包腔,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穿刺针不易固定,损伤心肌的可能性;②治疗效果好:7F双腔静脉导管有端孔和侧孔,易引流,不易发生阻塞,一次性引流彻底,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可留置导管,避免了多次心包穿刺造成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发生。注意事项:①引流速度不易过快,每小时应小于250ml,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放液或用升压药物治疗,待血压稳定后再行放液;②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2小时,插入引流导管后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袁贤奇(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 郝云霞(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 朱俊(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
上一个医学论文: 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血氨浓度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X线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附14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