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血氨浓度的影响 |
|
顾掌生
【摘 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的作用,以及根除HP治疗对降低血氨的效果。方法:对67例高氨血症的肝硬化患者根据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所有患者先给予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治疗后26例患者仍存在高氨血症,在原治疗基础上,这26例又加用HP根除治疗(方案为洛赛克20mg或达克普隆30mg,每日2次;加2种抗菌药物:阿莫仙500mg,每日1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或替硝唑0.5g,每日2次)。降氨治疗后及HP根除治疗后复查血氨浓度。结果:入院时HP阳性患者血氨浓度(124.3±51.5)μmol/L,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94.5±27.7)μmol/L,经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后,HP阳性患者的血氨浓度(83.6±14.9)μmol/L仍高于HP阴性组(60.1±13.3)μmol/L。经上述治疗后,26例仍有高氨血症,其中HP阳性者15例[平均血氨浓度(114.5±41.8)μmol/L],HP阴性组有11例[平均血氨浓度为(100.3±27.9)μmol/L],联合HP根除治疗后,HP阳性患者血氨降至(72.8±9.1)μmol/L,明显低于HP阴性患者(86.7±11.5)μmol/L及HP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前。HP阴性患者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虽低于根除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而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高氨血症 根除治疗
血氨浓度增高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原因之一[1],通常认为其血氨增高是因为血中弥散至肠道的尿素,被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后形成氨,再经肠道吸收后所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其中的地位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为此笔者观察了6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氨浓度的变化及HP感染情况,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院时存在高氨血症并在住院期间曾行胃镜检查的67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未曾接受过HP根除治疗。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20~81岁,平均(58.4±9.4)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5例,合并腹水53例,合并肝性脑病27例。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36例,C级21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次日空腹抽外周静脉血,检验血氨,肝、肾功能,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胃底和(或)食管静脉曲张52例,合并消化性溃疡24例,距幽门2~3cm范围内取活检,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27例,阴性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限制食物蛋白摄入,静滴精氨酸或谷氨酸钠(钾),部分患者口服乳果糖等降氨治疗,每3~5天复查血氨浓度,但以降氨治疗后10天左右测得的血氨浓度为治疗后浓度。 经限制食物蛋白摄入,降氨及口服乳果糖等综合治疗后,41例患者血氨降至正常,26例仍存在高氨血症,其中HP阳性15例,HP阴性11例。26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HP根除治疗2周,方案为:洛赛克20mg或达克普隆30mg,每日2次,加2种抗菌药物,阿莫仙500mg,每日4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或替硝唑0.5g,每日2次口服。根除治疗后再复查血氨浓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tudent t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为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2.1 HP感染与血氨浓度的关系 见表1。
表1 HP阳性和阴性者降氨治疗对血氨浓度的影响
项别 例数 治疗前血氨浓度 (μmol/L) 治疗后血氨浓度 (μmol/L) t值 P值 HP(+) 27 124.3±51.5 83.6±14.9 3.94 <0.01 HP(-) 40 94.5±27.7 60.1±13.3 4.87 <0.01 t值 3.07 6.76 P值 <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的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