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的疗效分析 |
|
马加 温林俏 范敏娟 赵国厚 李雯珠
【摘 要】 目的:比较单药及联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A、B、C 3组患者分别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复合制剂。测定各时段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50)及其改善率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A组10分钟见效,30~60分钟达高峰;180分钟后降到用药前水平;B组60分钟见效,180分钟达高峰,360分钟降到治疗前水平,改善率无差异;C组10分钟见效,60~180分钟达高峰,360分钟时仍有显著差异。结论:单药吸入可改善通气功能,但改善率无差异;联合吸入见效快、维持时间长,优于单药吸入。 【关键词】 肺疾病,阻塞性 沙丁胺醇 溴化异丙托品
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目的,在于缓解气流阻塞症状及改善通气功能。β2受体兴奋剂及 M胆碱阻滞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然而单药吸入有时疗效却不尽人意。我们对单药及联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COPD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4例患者按199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诊断为COPD,男41例,女13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60.6±14.4)岁;B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57.2±14.4)岁;C组17例,男12例,女 5例,年龄(54.6±14.9)岁;3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3天未用任何支气管扩张剂。 1.2 方法 用日本产CSA-1600S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50);用美国产Chiron-348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沙丁胺醇气雾剂(喘乐宁)由重庆葛兰素威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喷含硫酸沙丁胺醇0.1mg ;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爱喘乐)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生产,每喷含溴化异丙托品0.02mg。复合气雾剂可必特 (combivent)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喷含溴化异丙托品0.021mg,硫酸沙丁胺醇0.12mg。 吸入前及吸入后10、30、60、180及360分钟分别作FEV1、50测定并经桡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A组吸入沙丁胺醇2喷,B组吸入溴化异丙托品2喷,C组吸入复合制剂2喷。用药后通气改善率=(用药前测得值-用药后测得值)÷用药前测得值×100%。 1.3 统计学检验 所有数据采用Prism 2.0软件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用药前后通气功能的比较 见表1。
表1 3组用药前后及组间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分钟) 10 30 60 180 360 FEV1(L) A组 19 1.72±0.42 2.05±0.42* 2.13±0.42** 2.15±0.40** 1.84±0.40 1.79±0.40
B组 17 1.76±0.48 1.85±0.55 1.95±0.53 2.12±0.51* 2.23±0.50** 1.88±0.60 C组 18 1.49±0.40 1.76±0.39* 1.77±0.42* 1.95±0.45** 1.99±0.43* 1.87±0.46* F值 2.037 25.25 20.45 1.341 28.56 21.34 P值 >0.05 <0.01 <0.01 >0.05 <0.01 <0.01 50(L) A组 19 1.52±0.46 1.76&plu[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家庭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压力水平调定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血氨浓度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