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肝硬化患者骨髓特征的临床观察

gG增高相平行, 两者关系密切, 后者为浆细胞所造; 肝炎后肝硬化浆细胞增生属于反应性增多,临床呈良性过程,其预后与原发病肝硬化的病情有关。
  肝炎后肝硬化时常伴有外周血象减少,可表现单纯某一系统减少,也可表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项均减少。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可并发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预后差。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明显减少,是脾功能亢进所致或是骨髓造血系统原因, 单凭临床表现和外周血象检测很难鉴别, 骨髓象检查则可将两者区分开来。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 其骨髓象表现为造血系统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部分患者可有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成熟障碍[1,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则骨髓象呈增生不良, 分类计数以粒、红细胞系统减少, 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 于骨髓涂片上不易找到巨核细胞[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时,骨髓象虽然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倾向, 但常伴有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此与骨髓造血障碍有明显的区别, 两者预后也明显不同。前者在经综合治疗肝功能改善后, 其骨髓造血功能可恢复至病前状态, 而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则不能恢复到病前状态。所以笔者认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伴有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时, 应进行骨髓象检查, 既可对其性质进行鉴别, 又可对其预后做出评估, 有一定临床意义。

徐希岳(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王启之(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吴炎(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田怡(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燕善军(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陈凤媛(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参 考 文 献

1,徐希岳,王启之,田怡.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的骨髓象变化.临床肝胆病杂 志,1990,6(4):207~208
2,田兆嵩.肝病与脾功能亢进.见黄咏齐主编.肝病与全身性疾病.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0
3,徐希岳.肝硬化男性患者的性激素变化.蚌埠医学院学报,1990,15(3):165~167
4,唐锦治.肝脏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相互关系.见黄铭新主编.内科理论与实践.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2~518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
    肝硬化病人营养支持的进展
    雌激素对去势兔血脂 内皮素及动脉粥样
    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73例分析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4例临床
    系统性硬化症发生肾危象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1例
    六虫胶囊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循环的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